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哪些症状

来源:民福康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症状多样,与血肿进展速度、压迫程度等有关,不同人群有差异。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多为持续性钝痛,程度可轻可重)、呕吐(多为喷射性,常与头痛同时出现)、意识障碍(早期嗜睡,可发展为昏睡、昏迷,部分呈波动性)、肢体运动障碍(一侧肢体无力,随血肿增大加重)、视力障碍(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精神症状有记忆力减退(近期明显,随血肿进展加重)、人格改变(性格异常);还可有颅内压增高相关表现(视神经乳头水肿、血压升高)。

一、神经系统症状

1.头痛

较为常见,多为持续性钝痛,也可表现为胀痛。头痛的产生与血肿对脑膜的刺激以及颅内压变化有关。不同人群中,一般成年人可能因日常活动、情绪变化等因素使头痛程度有所波动,而老年人可能本身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头痛可能会被掩盖或表现不典型。例如,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可能将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引起的头痛误认为是高血压导致的头晕头痛而未及时察觉。

头痛程度可轻可重,部分患者可能在早晨起床时头痛较为明显,这与夜间睡眠时颅内压相对变化等因素有关。

2.呕吐

多为喷射性呕吐,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儿童患者由于其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时缓冲空间相对较大,呕吐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比如,一个幼儿患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能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呕吐,家长可能会误以为是胃肠道疾病。而成人患者呕吐相对更易被识别为与颅内病变相关。

呕吐常与头痛同时出现,当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时,呕吐可能会频繁发生。

3.意识障碍

早期可能表现为嗜睡,随着血肿的逐渐增大,可出现昏睡甚至昏迷。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意识障碍可能进展较快,且可能伴有精神萎靡等表现。例如,一个学龄前期儿童患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能先是出现不爱活动、精神差,逐渐发展为嗜睡,若未及时诊治,很快会进入昏迷状态。而老年人可能本身有脑萎缩等基础情况,即使血肿不是特别大,也可能较早出现意识障碍,且由于其基础疾病较多,意识障碍的判断可能会受到干扰。

部分患者可能呈波动性意识障碍,时轻时重,这与血肿的缓慢进展导致颅内压波动有关。

4.肢体运动障碍

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等症状。若血肿压迫运动中枢相关区域,会导致对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对于男性和女性患者来说,一般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可能有不同表现。例如,一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患者,若出现肢体运动障碍,可能较早被自身察觉并引起重视,而一位长期久坐的办公室女性患者,可能对肢体运动障碍的察觉相对较晚,因为其日常活动量较小,对肢体力量变化的感知不敏感。随着血肿的增大,肢体运动障碍可能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偏瘫。

儿童患者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时,可能还会伴有姿势异常等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功能受血肿影响后,除了运动力量改变,还可能影响运动的协调性等。

5.视力障碍

可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这是由于血肿压迫视觉传导通路相关结构所致。老年人若本身有白内障等眼部基础疾病,可能会混淆视力障碍的原因,需要仔细鉴别。例如,一位患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老年女性,同时合并有白内障,其视力下降可能被首先考虑为白内障引起,而容易忽略颅内血肿的因素。儿童患者出现视力障碍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若出现需高度重视颅内病变的可能。

二、精神症状

1.记忆力减退

患者可能表现为近期记忆力明显下降,对刚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但老年人由于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记忆力减退,可能更容易被忽视。例如,一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能会被家属认为是年纪大了记性差而未及时就医。而儿童患者若出现记忆力减退,可能会影响学习等日常活动,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如以前,容易丢三落四。

随着血肿的进展,记忆力减退可能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对远期记忆也会产生影响。

2.人格改变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人格改变,如原本性格开朗的人变得孤僻、易怒,原本温顺的人变得暴躁等。这与血肿对脑实质的压迫和损伤影响了大脑的神经功能,进而导致精神行为异常有关。不同性别患者在人格改变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可能表现不同。比如,一位长期生活规律、性格温和的女性患者,若出现人格改变,其家人可能会更早察觉到异常并寻求医疗帮助,而一位生活方式较杂乱、性格原本就相对多变的男性患者,人格改变可能较难被及时发现是由疾病引起。

三、其他症状

1.颅内压增高相关表现

除了头痛、呕吐外,还可能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通过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等。儿童患者由于颅缝未闭,颅内压增高时颅缝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分离,从而缓解部分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颅内压增高不存在其他危害,如对脑实质的长期压迫等。老年人若存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导致的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加重其心脑血管等方面的负担,因为颅内压增高会影响脑血流灌注等,进而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情况。

还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这是机体对颅内压增高的一种代偿性反应,通过升高血压来维持脑灌注,但长期的血压异常升高又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硬脑膜下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是脑血管损伤出血,血液聚集在硬脑膜腔下形成的血肿。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车祸脑出血指的是什么
王成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车祸脑出血一般是指颅内血肿,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以及硬脑膜下血肿等。 1、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是指因为车祸,患者头部直接遭受外力极大,颅骨变形导致大脑学管受损,血肿一般发生在受理点以及附近,出血一般积聚在硬膜和颅骨内板之间,随着血肿的进一步增大,可使硬膜进一步分离,进而引起颅内压升高的症状。 2
颅骨骨折会引起脑出血吗
王成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颅骨骨折是不是会引起脑出血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分析。 如果患者发生颅盖骨折,且为单纯线性骨折,通常损伤较轻,骨折处未出现移位,脑实质一般不会受损,不会出现脑出血。但如果出现颅底骨折,或骨折处明显移位,骨折断端会对脑组织造成损伤,引起脑出血。患者此时会出现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瘫痪等表现。 部分患者病
脑膜出血要手术吗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脑膜出血是否需要手术,需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脑膜出血主要包括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种类型。如果是硬脑膜外血肿,血肿较小,患者症状轻微,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但如果血肿较大,患者有意识障碍、瞳孔散大、脑疝等严重表现,则需要及时手术清除血肿,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如果是硬脑膜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
王成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主要在于出血位置、出血原因、症状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 1.出血位置 硬脑膜外血肿位于硬脑膜与颅骨之间,而硬脑膜下血肿则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2.出血原因 硬脑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等血管破裂引起;硬脑膜下血肿可因脑挫裂伤使皮质血管破裂,
车祸脑出血指的是什么
赵展荣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车祸脑出血是指由于车祸导致头部受到剧烈撞击,引起脑部血管破裂,血液在脑室内或脑实质内积聚,从而对大脑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的一种疾病。以下是关于车祸脑出血的一些重要信息: 1.症状: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会在受伤后立即出现,并且可能会逐渐加重。 呕吐:由于颅内压升高,可能会导致呕吐。 意识障碍
硬脑膜下血肿和硬脑膜外血肿区别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硬脑膜下血肿是指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和硬脑膜外血肿区别通常包括定义不同、病情发展速度不同、临床症状不同等。 1、定义不同 硬膜下血肿是指血液在颅骨内和硬脑膜之间形成的血肿。硬脑膜外血肿是指血液在硬脑膜下形成的血肿,通常在脑组织和硬脑膜之间。 2、病情发展速度不同 硬膜下血肿是由动脉撕裂引起,血肿往
脑膜出血严重吗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脑膜出血一般指的是硬脑膜下出血,部分病情严重,部分不严重。 硬脑膜下出血分为急性、慢性、亚急性,严重程度不同。如果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血肿增大缓慢,早期进行干预,一般不严重。如果是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一般程度较轻,多数不严重。如果是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不及时干预可能很快出现脑疝,病情凶险、严重。硬脑膜
什么是硬脑膜下血肿手术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颅内硬膜下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出现在硬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血液积聚,通常是由于头部创伤等原因导致的,血液会渗入到头盖骨和脑之间的空隙中,增加了颅内压力,对大脑产生压迫。硬脑膜下血肿手术通常采用开颅手术的方式进行,手术过程需要将头骨打开,直接清除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的定位症状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硬脑膜下血肿的定位症包括额叶、颞叶、中央沟附近、枕叶以及小脑半球的症状。 1、额叶 如果硬脑膜下血肿位于额叶,会引起患者智力障碍,比如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能力下降、定向能力降低等症状。 2、颞叶 如果硬脑膜下血肿位于颞叶,会引起癫痫发作,患者会出现抽搐、口吐白沫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 3、中央沟
为什么会得颅内血肿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颅内血肿根据血肿的部位主要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病因和发生部位有关。 1、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意外袭击、高处跌落等原因导致的,由于颅骨直接变形或者损伤,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生。 2、硬脑膜下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主要是由于颅脑外伤导致的
什么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刘红艳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急性或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多发生在外伤后,如果是在伤后三天以内的,就叫急性硬膜下血肿,若是四天到三周的就叫做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在临床中,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患者占大多数,约占70%以上,此类患者的病情相对严重,需要早期及时的进行抢救和治疗。而对于亚急性的患者来说,可以进行动态观察病情的发展、发生以及变化的过程,但此类患者也建议及及时到医院就诊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如何治疗
刘红艳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需要先进行降颅压的治疗,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开颅做手术治疗。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有50%到80%左右的死亡率,所以要及时紧急的处理和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在严密的观察病情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相应的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周海武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没有典型的表现,这种疾病与轻微的外伤有关,所以症状也不是特别典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好发于小儿和老年人,病情相对发展比较缓慢,容易漏诊。大部分患者都是出现明显的肢体活动障碍才去疼痛就诊,临床上如果不是重视,容易引起误诊。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CT的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
贾秋菊 副主任医师
丹东市第一医院 三甲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主要在于出血原因不同,硬脑膜下血肿主要是由于脑的挫裂伤,脑皮层动脉出血所导致。而硬膜外血肿主要是由于合并了颅骨骨折出血或者大脑膜中动脉破裂出血所致,硬膜外血肿症状常常不重,患者可能有轻微头痛、恶心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迅速,可能会出现昏迷,危及到患者生命,而硬膜下血肿患者原发病表现的会比较严重。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
张进朝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病情不同,硬脑膜外血肿往往有明显的中间清醒,受伤时会出现短暂昏迷,清醒一段时间出血逐渐增多,又可能重新陷入昏迷。硬脑膜下血肿过程一般不会有中间清醒期,CT片硬脑膜外血肿往往呈梭形或者凸透镜形,硬脑膜下血肿的患者往往呈新月形。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