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护理常规

来源:民福康

针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需从病情观察(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生命体征)、一般护理(休息与体位、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颅内压增高、肺部感染、压疮)、心理护理(针对不同人群疏导)等方面进行全面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各方面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康复。

一、病情观察

1.意识状态

对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需密切观察意识水平的变化,如患者原本清醒,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时,要及时报告医生。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与平时不同的状态;老年人可能原本有轻度认知障碍,若出现意识状态变化更需重视。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疾病的患者,出现意识状态改变时更要警惕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影响。

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频率,每1-2小时可进行一次评估记录。

2.瞳孔变化

注意双侧瞳孔的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正常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4mm,对光反射灵敏。当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时,可能出现患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瞳孔反应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的瞳孔调节功能相对较敏感,老年人可能因眼部本身的退行性变影响瞳孔反应的观察。有眼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如青光眼患者,其瞳孔本身可能有异常,在观察时需注意鉴别。

每30-60分钟观察并记录瞳孔情况。

3.生命体征

体温: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正常体温波动在36-37.2℃之间。颅内血肿可能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情况,若体温超过38.5℃需采取相应降温措施。对于儿童,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更要注意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异常;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发热可能提示感染等其他并发症,需综合判断。有发热病史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要格外关注体温变化。

脉搏:正常成人脉搏60-100次/分钟。颅内压增高时,脉搏可减慢,若脉搏异常增快或减慢都需警惕病情变化。不同年龄脉搏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脉搏相对较快,老年人脉搏相对较慢。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如心律失常患者,其脉搏本身可能有异常,在观察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脉搏时需注意区分。

呼吸:正常成人呼吸12-20次/分钟。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如出现呼吸不规则,如潮式呼吸等,提示病情严重。不同年龄呼吸特点不同,儿童呼吸频率相对较快,老年人呼吸功能可能减退。有呼吸系统病史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呼吸状态可能受自身疾病影响,观察时需综合考虑。

血压:密切监测血压,正常血压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颅内压增高时,血压可升高,出现库欣反应(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本身血压可能不稳定,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影响下,血压变化更需密切关注,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加重病情。

二、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床头可抬高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对于儿童,要保证其卧床休息的安全性,避免坠床等意外发生;老年人卧床时要注意预防压疮,可定时协助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有脊柱病变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体位,确保既有利于颅内压控制又不加重原有病情。

休息环境要安静、舒适,减少探视,避免不良刺激,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2.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昏迷患者需给予鼻饲饮食,保证营养供给。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提供适合的营养食物,如婴儿可给予营养丰富的奶粉等,幼儿可给予软烂易消化的食物;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有糖尿病病史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需注意饮食中糖分的控制,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要限制钠盐摄入。

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一般成人每日1500-2000ml,儿童根据年龄适当减少。鼻饲患者要注意鼻饲液的温度、速度和量,避免引起呛咳、误吸等。

三、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颅内压增高护理

抬高床头,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对于儿童,要避免其哭闹等增加腹压的行为;老年人要保持大便通畅,可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等,必要时进行灌肠,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若出现头痛加剧、呕吐频繁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脱水剂,如甘露醇等,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时要注意防止药液外渗,一旦外渗要及时处理,如用50%硫酸镁湿敷等。

2.肺部感染预防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儿童,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老年人拍背可根据其耐受程度进行。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每日3-4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昏迷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要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如定期更换气管套管周围的敷料,保持气道湿化等。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肺部感染。

3.压疮预防

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肩胛部等。儿童皮肤娇嫩,按摩时要注意手法轻柔;老年人皮肤松弛,更要注意保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衣物。对于受压部位可使用气垫床、减压贴等。

观察皮肤情况,若发现皮肤发红等压疮先兆,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增加翻身次数等。

四、心理护理

1.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疏导

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亲切的语言、玩具等方式安抚其情绪,让患儿感受到关爱,减轻其恐惧心理。家长也需进行心理疏导,向家长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对于成年患者,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老年患者,要尊重他们,耐心倾听其诉求,给予关心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进行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心理护理措施。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气流受限引起的慢性气道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考虑与遗传、肺部生长发育不良、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低体重指数等因素有关。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车祸脑出血指的是什么
王成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车祸脑出血一般是指颅内血肿,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以及硬脑膜下血肿等。 1、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是指因为车祸,患者头部直接遭受外力极大,颅骨变形导致大脑学管受损,血肿一般发生在受理点以及附近,出血一般积聚在硬膜和颅骨内板之间,随着血肿的进一步增大,可使硬膜进一步分离,进而引起颅内压升高的症状。 2
颅骨骨折会引起脑出血吗
王成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颅骨骨折是不是会引起脑出血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分析。 如果患者发生颅盖骨折,且为单纯线性骨折,通常损伤较轻,骨折处未出现移位,脑实质一般不会受损,不会出现脑出血。但如果出现颅底骨折,或骨折处明显移位,骨折断端会对脑组织造成损伤,引起脑出血。患者此时会出现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瘫痪等表现。 部分患者病
脑膜出血要手术吗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脑膜出血是否需要手术,需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脑膜出血主要包括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种类型。如果是硬脑膜外血肿,血肿较小,患者症状轻微,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但如果血肿较大,患者有意识障碍、瞳孔散大、脑疝等严重表现,则需要及时手术清除血肿,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如果是硬脑膜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
王成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主要在于出血位置、出血原因、症状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 1.出血位置 硬脑膜外血肿位于硬脑膜与颅骨之间,而硬脑膜下血肿则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2.出血原因 硬脑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等血管破裂引起;硬脑膜下血肿可因脑挫裂伤使皮质血管破裂,
车祸脑出血指的是什么
赵展荣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车祸脑出血是指由于车祸导致头部受到剧烈撞击,引起脑部血管破裂,血液在脑室内或脑实质内积聚,从而对大脑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的一种疾病。以下是关于车祸脑出血的一些重要信息: 1.症状: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会在受伤后立即出现,并且可能会逐渐加重。 呕吐:由于颅内压升高,可能会导致呕吐。 意识障碍
硬脑膜下血肿和硬脑膜外血肿区别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硬脑膜下血肿是指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和硬脑膜外血肿区别通常包括定义不同、病情发展速度不同、临床症状不同等。 1、定义不同 硬膜下血肿是指血液在颅骨内和硬脑膜之间形成的血肿。硬脑膜外血肿是指血液在硬脑膜下形成的血肿,通常在脑组织和硬脑膜之间。 2、病情发展速度不同 硬膜下血肿是由动脉撕裂引起,血肿往
脑膜出血严重吗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脑膜出血一般指的是硬脑膜下出血,部分病情严重,部分不严重。 硬脑膜下出血分为急性、慢性、亚急性,严重程度不同。如果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血肿增大缓慢,早期进行干预,一般不严重。如果是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一般程度较轻,多数不严重。如果是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不及时干预可能很快出现脑疝,病情凶险、严重。硬脑膜
什么是硬脑膜下血肿手术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颅内硬膜下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出现在硬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血液积聚,通常是由于头部创伤等原因导致的,血液会渗入到头盖骨和脑之间的空隙中,增加了颅内压力,对大脑产生压迫。硬脑膜下血肿手术通常采用开颅手术的方式进行,手术过程需要将头骨打开,直接清除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的定位症状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硬脑膜下血肿的定位症包括额叶、颞叶、中央沟附近、枕叶以及小脑半球的症状。 1、额叶 如果硬脑膜下血肿位于额叶,会引起患者智力障碍,比如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能力下降、定向能力降低等症状。 2、颞叶 如果硬脑膜下血肿位于颞叶,会引起癫痫发作,患者会出现抽搐、口吐白沫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 3、中央沟
为什么会得颅内血肿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颅内血肿根据血肿的部位主要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病因和发生部位有关。 1、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意外袭击、高处跌落等原因导致的,由于颅骨直接变形或者损伤,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生。 2、硬脑膜下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主要是由于颅脑外伤导致的
什么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刘红艳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急性或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多发生在外伤后,如果是在伤后三天以内的,就叫急性硬膜下血肿,若是四天到三周的就叫做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在临床中,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患者占大多数,约占70%以上,此类患者的病情相对严重,需要早期及时的进行抢救和治疗。而对于亚急性的患者来说,可以进行动态观察病情的发展、发生以及变化的过程,但此类患者也建议及及时到医院就诊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如何治疗
刘红艳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需要先进行降颅压的治疗,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开颅做手术治疗。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有50%到80%左右的死亡率,所以要及时紧急的处理和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在严密的观察病情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相应的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周海武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没有典型的表现,这种疾病与轻微的外伤有关,所以症状也不是特别典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好发于小儿和老年人,病情相对发展比较缓慢,容易漏诊。大部分患者都是出现明显的肢体活动障碍才去疼痛就诊,临床上如果不是重视,容易引起误诊。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CT的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
贾秋菊 副主任医师
丹东市第一医院 三甲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主要在于出血原因不同,硬脑膜下血肿主要是由于脑的挫裂伤,脑皮层动脉出血所导致。而硬膜外血肿主要是由于合并了颅骨骨折出血或者大脑膜中动脉破裂出血所致,硬膜外血肿症状常常不重,患者可能有轻微头痛、恶心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迅速,可能会出现昏迷,危及到患者生命,而硬膜下血肿患者原发病表现的会比较严重。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
张进朝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病情不同,硬脑膜外血肿往往有明显的中间清醒,受伤时会出现短暂昏迷,清醒一段时间出血逐渐增多,又可能重新陷入昏迷。硬脑膜下血肿过程一般不会有中间清醒期,CT片硬脑膜外血肿往往呈梭形或者凸透镜形,硬脑膜下血肿的患者往往呈新月形。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