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

来源:民福康

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需综合出血量、患者个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评估,监测包括神经系统体征、生命体征、影像学等,处理有一般处理、降颅内压、预防再出血等要点,儿童、老年、妊娠女性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要综合评估处理并针对特殊人群采取个性化措施

一、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程度评估

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一般来说,若出血量少且患者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不严重,相对没那么严重,但仍需密切观察。然而,部分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存在再出血风险等情况,若未及时处理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从影像学角度看,少量出血意味着脑蛛网膜下腔中血液含量相对较少,但蛛网膜下腔是脑脊液循环的重要部位,少量血液也可能影响脑脊液正常流动,进而对神经系统产生潜在影响。

(一)与出血量相关的影响

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出血量相对较少,通常在头颅CT等检查中表现为蛛网膜下腔有少量高密度影。一般而言,单纯少量的这种出血,若患者本身基础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初始时可能仅有轻度头痛等表现,此时严重程度相对较低。但如果患者存在一些基础病史,比如本身有高血压,那么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因为血压波动等因素增加再出血的可能性,一旦发生再出血,病情就会急剧恶化,可能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

(二)与患者个体情况相关的影响

1.年龄因素:对于老年患者,其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减退,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耐受性较差。即使是少量出血,也可能因为身体的代偿能力下降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病情的进展。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脑血管弹性下降等情况,少量出血后脑血管调节功能更易出现紊乱,从而影响脑的血液供应,导致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而年轻患者相对来说身体代偿能力较强,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初始反应可能相对较轻,但也不能忽视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长期的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影响。

2.性别因素: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程度有直接的决定性差异。但在临床观察中,可能需要根据不同性别的一些特点来综合判断。例如,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对脑血管有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是决定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还是要以出血量、患者的整体状况等为主要评估依据。

3.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酗酒的患者,其脑血管本身可能已经受到损害。即使是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也会在原有脑血管基础病变的影响下,更容易出现病情的恶化。因为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内皮功能损伤等,酗酒可能影响血压等,这些都会增加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不良预后风险。而生活方式健康,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的患者,相对来说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耐受性可能更好,但也需要规范治疗和密切监测。

4.病史因素:有脑血管畸形病史的患者,出现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再出血的风险较高。因为脑血管畸形本身就是血管结构异常,容易破裂出血,即使此次是少量出血,后续再出血的可能性比没有脑血管畸形病史的患者大很多,病情也就更严重。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容易导致血压进一步波动,加重对脑血管的损害,从而使病情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二、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监测与处理要点

(一)监测方面

1.神经系统体征监测: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等。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评估,以及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正常,肢体能否自主活动等,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例如,如果患者原本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意识清楚,后续出现意识模糊、瞳孔不等大等情况,提示可能出现了病情变化,需要进一步处理。

2.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因为血压的波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影响较大,高血压会增加再出血风险,而低血压可能影响脑的灌注。所以要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基础血压等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心率和呼吸的监测也很重要,异常的心率和呼吸可能提示患者出现了全身性的应激反应或者脑部病变影响了呼吸循环中枢。

3.影像学监测:定期进行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动态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CT结果,了解出血量是否有增加、血液吸收情况等。比如,在发病后的不同时间进行CT复查,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范围扩大等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处理要点

1.一般处理: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避免情绪激动等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保持病房安静、舒适,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等。

2.降低颅内压:如果患者有颅内压增高的迹象,可根据情况使用脱水药物等降低颅内压。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要谨慎,避免过度脱水等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常用的甘露醇等脱水剂可以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降低颅内压,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等情况。

3.预防再出血: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适水平,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20-140mmHg左右比较合适(需根据患者基础血压调整)。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等预防再出血,但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特殊人群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发生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特别重视。儿童的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少量出血也可能对其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神经系统发育指标等。在处理上,要更加谨慎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同时,要加强护理,确保儿童的营养供应,为其神经系统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因为儿童的身体代偿能力和成人不同,任何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可能对其未来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护理。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耐受能力差。在监测方面要更加频繁和细致,比如生命体征的监测频率要适当增加。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在使用脱水药物时,要密切关注肾功能变化,避免因为药物使用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损害。同时,要注重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管理,如同时有心血管疾病等,要综合考虑各种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制定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三)妊娠女性患者

妊娠女性发生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较为特殊。要考虑到胎儿的安全,在监测和处理过程中要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检查方式。在治疗用药方面,要严格筛选药物,确保药物不会对胎儿造成致畸等不良后果。同时,要密切关注妊娠女性的病情变化和胎儿的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保障妊娠女性健康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胎儿的安全。

总之,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估和处理,同时针对不同特殊人群要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或者脑底部的病变血管发生破损,血液直接流进蛛网膜下腔,从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包括继发性(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脑出血导致脑积水大概多久能恢复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脑出血导致脑积水大概多久能恢复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 如果脑出血导致脑积水的患者情况较轻,积水量较少且未持续增多,一般1-2个月便可逐渐恢复。但如果脑出血的患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交通性脑积水,病情较为严重,则可能无法完全恢复,甚至会不断加重。 建议脑出血导致脑积水的患者多注意休息,保持心情
摔跤后脑出血严重吗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摔跤后脑出血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较为严重。 摔跤后的患者可能会因为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来说,其发病迅速,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脑疝,病死率较高,所以病情较为严重。同时,即使是及时获得救治的患者,存活后也可能会因为脑组织受损,遗留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吗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正常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指的是脊髓的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的宽大的缝隙。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猪患者脑底部或脑表面病变的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向蛛网膜下腔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属于脑出血的一种,同样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不舒服的症状。 患者平时应该不要抽烟喝酒,严格控制血压,保持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吗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因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因素导致的脑实质出血。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多种因素造成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自发性破裂,血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颅内出血性疾病,所以属于脑出血。动脉瘤、高血压、酗酒等属于危险因素。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控制血压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会不会脑瘫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不是会导致脑瘫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一般来说,如果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较少,且及时给予了对症治疗、降低颅内压或其他治疗后,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发展为脑瘫。但是,如果患儿出血量较大,特别是因为出血引起脑水肿、脑疝时,可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发生脑瘫,还会出现
高血压脑梗复查应该做哪些检查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即脑梗死,高血压脑梗死的患者复查时应该做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测量患者血压,了解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通过对患者查体评估其意识状态,有利于判断是否出现二次脑梗死。 2、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等,可以了解疾病的预后情况。 3、影像学检查 如颅脑C
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能治好吗
周范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数是严重的。外伤、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原因造成患者大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破裂,血液直接流入其蛛网膜下腔,血液对患者脑沟、脑回等组织产生刺激,造成脑血管痉挛,其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率减慢、呼吸减弱等情况。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时,应使其处于头高足低的体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
李士其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一般包括Hunt&Hess分级法和Fisher分级,具体如下:1、Hunt&Hess分级法Hunt&Hess分级法主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若蛛网膜下腔出血没有引起相关不适症状,无破裂动脉瘤,属于0级;若无症状或出现轻微头痛,属于Ⅰ级;若出现中至重度头痛、脑膜刺激征、脑神经麻痹等症状,属于Ⅱ级;若出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手术后多久能醒
李士其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手术后多久能醒,需要结合患者术前状态、脑功能受损严重程度以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等多方面进行判断。如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术前意识清醒,脑功能受损比较轻,患者在开颅手术后无并发症出现,一般术后1-2天可以恢复清醒状态。若是患者术前就处于昏迷状态,脑功能受损比较严重或者在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脑膨出、脑水肿、脑疝等,患者的清醒时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治好吗
李士其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否治愈主要取决于病因、出血量、预后情况等因素。大部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肿瘤引起,如果属于良性肿瘤,且出血量比较少,没有引起并发症,当病因得到有效的干预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一般可以治愈。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使用合适的止血药物进行治疗,例如血凝酶、维生素K等。如果属于恶性肿瘤,蛛网膜下腔的出血量比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的区别
刘佳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出血,又分成自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外伤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顾名思义往往见于脑挫裂伤或者车祸这种脑外伤以及脑部撞击之后,神经内科碰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是自发性的,这类患者出现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畸形,潜在存在此病因,在情绪激动或者是血压控制异常的情况下,动脉瘤发生破裂或者动静脉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区别
曹玉珍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区别,首先是出血部位不一样,脑出血一般是指脑实质里头的出血或者脑室里的出血,出血是脑子里面的血管破了,造成脑子出血,会给脑细胞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或者积压、损坏,没有血供以后,脑细胞坏死、水肿,发烧脑细胞的损伤,所以是脑出血的特点。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在脑的外面,软脑膜外蛛网膜下出血。因此,此部位出血首先影响颅压,所以蛛网
怎么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刘君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的一种特殊形式。首先要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血管畸形以及动脉瘤造成的破裂而出血,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主要是不要过度用力或者情绪过度波动,以及过度运动、剧烈的运动,都可以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个特点,因为平时正常人不会做脑子的检查,所以这些动静脉畸形、动脉瘤不太容易被发现,往往都是在出血以
蛛网膜下腔出血会有后遗症吗
卫建华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所有脑血管病里面最严重的脑血管病变,往往会遗留明显的后遗症状,当然主要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有关系。如果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遗留的症状较轻。如果是动脉瘤的破裂,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经过治疗效果也不佳。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自发性脑出血、高血压等原因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治疗也有可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有哪些?
卫建华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特别严重的脑血管类型,往往会留有明显的后遗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认知功能障碍,包括痴呆、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等。第二、言语功能障碍,就是说话说不出来或者听不懂,不能和人交流。第三、吞咽功能障碍,不能够独立吃饭、喝水等。第四、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会出现瘫痪,或者四肢精细动作减退、坐不稳等。第五、大小便功能障碍,就是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么回事?
童威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成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不一样。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主要有产道损伤、新生儿缺血缺氧以及头部外伤。大部分新生儿蛛膜下腔出血,都不是很严重,可以适当使用止血药物。但是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导致患儿脑脊液吸收功能障碍以及脑积水。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