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导致的溶血。常见的引发新生儿溶血症的血型不合的情况为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

1.ABO血型不合
母亲多为O型血,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时易发生。母亲体内存在天然抗A或抗B血型抗体,当怀孕时,这些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使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例如,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A型血,胎儿就有可能是A型血,母亲的抗A抗体就可能攻击胎儿的A型红细胞;同理,母亲O型血、父亲B型血时,胎儿B型血也可能引发溶血。这种血型不合在第一胎就有可能发生溶血,但病情相对较轻。
2.Rh血型不合
Rh血型系统中,母亲为Rh阴性血,胎儿为Rh阳性血时易发生。母亲一般首次接触Rh阳性胎儿的红细胞不会产生明显抗体,但在分娩或流产等情况使母亲接触Rh阳性红细胞后,体内会产生抗Rh阳性抗体,当再次怀孕且胎儿为Rh阳性时,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导致溶血。Rh血型不合引发的溶血在第一胎时一般不发生,因为首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需要一定时间,而再次怀孕时抗体快速增多引发严重溶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