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相关有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等症状,还伴随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精神心理症状等,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儿童哭闹不安、腹部膨隆、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孕妇因激素及子宫压迫易便秘且多需非药物方式缓解。
粪便干结:粪便质地坚硬,呈颗粒状或羊粪蛋样,这是因为肠道对水分的重吸收过多,使得粪便中的水分含量减少。比如,当人体饮水不足时,肠道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平衡,会过度吸收粪便中的水分,从而导致粪便干结。对于患有某些肠道疾病的人,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也可能出现粪便干结的情况,其肠道的功能紊乱会影响粪便的形成和排出。
伴随症状
腹痛:多为下腹或左下腹隐痛,疼痛程度不一。这是因为干结的粪便在肠道内积聚,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的痉挛性收缩。例如,当粪便通过狭窄的肠道部位时,会对肠道产生较大的压力,导致肠道痉挛,从而引发腹痛。部分人在排便前腹痛可能会加重,排便后有所缓解,但也有一些人腹痛会持续存在。
腹胀:腹部有胀满感,感觉肚子鼓鼓的。这是由于肠道内积聚了大量粪便,使得肠道扩张,气体难以排出,同时也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比如,长期便秘的人,肠道内的气体和粪便积聚,会明显感觉到腹胀不适,而且这种腹胀可能会在进食后加重,因为进食会进一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活动,但由于肠道内已有较多物质,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腹胀更明显。
食欲不振:食欲下降,不想吃东西。这是因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受到便秘的影响,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和排空速度减慢,胃部排空延迟,使得人没有饥饿感。例如,便秘时肠道内的粪便堆积会反射性地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食欲不振。长期食欲不振可能会引起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健康。
恶心、呕吐:少数严重便秘的人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是因为肠道内粪便积聚过多,导致肠道内压力升高,向上影响到胃部,引起胃部的逆蠕动,从而出现恶心、呕吐。比如,当肠道内的粪便堵塞较为严重时,肠道内的压力急剧增加,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部的不适,导致恶心、呕吐。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一般在严重便秘时才会出现。
精神心理症状:长期便秘可能会导致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因为便秘带来的身体不适会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长期的排便困难、腹胀等症状会让人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又会进一步加重便秘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例如,一些慢性便秘患者由于长期被便秘困扰,生活质量下降,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抑郁表现,同时焦虑情绪也会使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肠道的蠕动功能,加重便秘。
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儿童:儿童便秘时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因为排便困难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同时,儿童的腹部可能会膨隆,粪便在肠道内积聚可使腹部看起来比正常情况更鼓。而且儿童便秘还可能影响食欲,导致进食减少,长期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因为正常的营养摄入对于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至关重要,便秘导致的营养吸收障碍会对其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便秘较为常见,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严重便秘时过度用力排便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出血等。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差,过度用力排便时腹压急剧升高,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老年人便秘需要特别重视,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缓解便秘,避免因排便用力而引发危险。
孕妇:孕妇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子宫增大压迫肠道等原因,容易出现便秘。孕妇便秘时可能会出现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等情况,而且孕妇一般不太愿意使用药物治疗便秘,因为担心药物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更需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等非药物方式来缓解便秘。例如,孕妇可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同时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