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可致心房大小改变,左、右心房均可能增大,且有相应超声表现;心房壁运动异常,左、右心房壁运动均可减低,受多种病史因素影响;心腔内可形成血栓,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常见,右心房及右心耳血栓相对少见,有相关超声表现及高危因素;还会引起心脏功能改变,左、右心室功能可通过相应超声指标评估,受多种合并症等因素影响。
一、心房大小的改变
1.左心房增大
超声表现:左心房前后径是评估左心房大小的重要指标,正常成人左心房前后径一般小于35mm。房颤患者由于心房电活动紊乱,左心房长期处于压力增高和容量负荷增加状态,会逐渐增大,超声上可见左心房前后径增大,超过40mm常提示左心房增大。左心房增大还可表现为左心房面积增大等。年龄因素会影响左心房的正常大小,随着年龄增长,左心房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老年房颤患者更易出现左心房增大。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房颤患者,高血压会加重左心房的负荷,促使左心房更快增大;而生活方式中长期饮酒等也可能影响左心房结构,增加左心房增大的风险。
2.右心房增大
超声表现:右心房横径等指标可用于评估右心房大小,正常右心房横径一般小于33mm。房颤时,若存在右心系统相关病变或肺循环压力改变等情况,右心房也可增大,超声可见右心房横径等增大。病史中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房颤患者,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加重,易出现右心房增大;年龄较大的房颤患者,右心房增大的概率也相对增加。
二、心房壁运动异常
1.左心房壁运动减低
超声表现: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可观察左心房壁的运动情况,房颤患者左心房壁运动幅度减低。这是因为房颤时心房电活动不协调,导致心房肌收缩不协调,部分心房壁运动功能受到影响。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房颤患者,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可能累及心房肌,加重左心房壁运动减低;糖尿病合并房颤的患者,高血糖等因素可能影响心肌代谢,也会导致左心房壁运动异常。
2.右心房壁运动异常
超声表现:右心房壁运动也可出现异常,如运动幅度减低等。当房颤患者合并右心衰竭时,右心房壁运动功能会受到明显影响,超声上可见右心房壁运动异常。长期吸烟的房颤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影响心肌功能,包括右心房壁的运动功能;肥胖的房颤患者,心脏负担加重,也可能导致右心房壁运动异常。
三、心腔内血栓形成
1.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
超声表现:经胸超声心动图是筛查心腔内血栓的常用方法,对于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二维超声可直接观察到团块状回声,边界清晰或不清晰,附着于心房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左心耳血栓的检出更敏感,能更清晰地显示左心耳内有无血栓形成。房颤患者左心房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尤其是左心耳部位。高龄房颤患者(年龄≥75岁)发生左心耳血栓的风险较高;有房颤病史且未规律抗凝治疗的患者,血栓形成的概率明显增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房颤患者,左心房内血流紊乱更严重,更易形成血栓。
2.右心房及右心耳血栓
超声表现:右心房及右心耳血栓相对较少见,但在超声上也可观察到类似左心房血栓的团块状回声。当房颤患者存在右心系统相关疾病,如右心衰竭、右心房肿瘤等情况时,右心房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有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病史的房颤患者,右心系统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促使右心房血栓形成;长期卧床的房颤患者,右心血流缓慢,也可能增加右心房及右心耳血栓形成的风险。
四、心脏功能的改变
1.左心室功能
超声评估:通过超声心动图的射血分数(EF)等指标评估左心室功能,房颤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可能正常或降低。若房颤合并心肌病等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更明显。年龄较大的房颤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可能随年龄下降,再合并房颤时,左心室功能受影响更显著;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高血压导致的心肌重构会影响左心室功能,使射血分数降低。
2.右心室功能
超声评估: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等指标可用于评估右心室功能,房颤患者若存在右心受累情况,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等指标会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房颤的患者,肺循环阻力增加影响右心功能,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等指标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右心负荷增加的房颤患者,右心室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