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心绞痛有其症状特点、心电图表现、诱发因素及伴随情况,需与劳力性心绞痛鉴别,且在特殊人群(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女性患者)中有不同表现,其发作多在静息时,疼痛性质多样,心电图有ST段和T波改变,诱因不明确,常伴心悸、出汗、呼吸困难等,与劳力性心绞痛诱因、时间、心电图表现有别,特殊人群症状可能不典型。
一、症状特点
1.发作情况
自发性心绞痛通常在休息或日常生活中安静状态下发作,与劳力负荷增加等因素无明显关联。例如,患者可能在静坐、睡眠中突然发作心绞痛。其发作时间相对不固定,可在任何时候发生。
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相较于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持续时间可能稍长或无固定规律。
2.疼痛性质
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能表现为尖锐的刺痛等。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较为明显,患者往往能感觉到胸部有较为强烈的不适感。比如,患者会感觉胸部像被重物压迫一样,呼吸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二、心电图表现
1.ST段改变
发作时可出现ST段压低,一般大于等于0.1mV。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复极异常,ST段代表心室肌的缓慢复极过程,缺血时ST段发生偏移。例如,在心电图上观察到相应导联的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部分患者可出现ST段抬高,常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多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ST段抬高的幅度一般有一定规律,不同导联ST段抬高的意义也不同,如V2-V3导联ST段抬高可能提示前降支近端痉挛等情况。
2.T波改变
发作时可出现T波倒置、低平或高尖等改变。T波反映心室肌的快速复极过程,心肌缺血时T波形态会发生变化。例如,原本直立的T波变为倒置,或者T波振幅降低变低平。如果是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可能出现T波高尖的表现。
三、诱发因素及相关伴随情况
1.诱发因素
自发性心绞痛的诱发因素不明显,不像劳力性心绞痛与运动、劳累等明确相关。但可能与情绪变化有关,如情绪过度激动、紧张等可能诱发发作;也可能与寒冷刺激有关,在寒冷环境中可能更容易发作。
2.伴随情况
部分患者发作时可能伴有心悸、出汗等症状。心悸是因为心肌缺血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导致患者自觉心跳异常;出汗是身体的一种应激反应,由于心肌缺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加。另外,有的患者可能伴有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心绞痛发作时心肌功能受到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可能下降,进而引起肺淤血等,导致呼吸困难。
四、与劳力性心绞痛的鉴别
1.发作诱因
劳力性心绞痛主要由运动、劳累、情绪激动等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因素诱发,而自发性心绞痛通常在休息或低体力消耗状态下发作。例如,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在快走、爬楼梯等劳力活动时发作,而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可能在安静坐着时就发作。
2.发作时间
劳力性心绞痛发作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后可较快缓解;自发性心绞痛发作时间可稍长,且有时缓解相对较慢,部分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可能需要特殊处理才能缓解。
3.心电图表现特点
劳力性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一般无ST段抬高;而自发性心绞痛中的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多有ST段抬高,这是两者在心电图上的重要鉴别点之一。
五、特殊人群情况
1.老年人
老年人患自发性心绞痛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有的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胸闷、气短,而不出现典型的胸痛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痛觉神经敏感性下降等因素。所以对于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等不适,要警惕自发性心绞痛的可能,及时进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发生自发性心绞痛时,症状可能更不典型。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影响痛觉的传导,患者可能感觉不到明显的胸痛,而以其他非典型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恶心等为表现。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等情况时,也要考虑到心绞痛的可能,需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3.女性患者
女性自发性心绞痛患者有时可能表现为颈部、下颌部疼痛或肩背部疼痛等不典型部位的疼痛。这与女性的生理结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所以当女性出现非典型部位的疼痛且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时,要考虑自发性心绞痛的可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