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脑萎缩等情况,可从认知、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氧运动等方面进行锻炼。认知训练包括记忆和注意力训练,分别通过背诵诗词数字、专注听视觉等方式锻炼大脑相关区域;肢体功能锻炼有平衡和步态训练,平衡训练通过站立等方式刺激大脑及锻炼下肢,步态训练改善大脑对下肢运动控制;日常生活能力锻炼涵盖穿衣和进食训练,穿衣训练锻炼肢体精细动作等,进食训练提高肌肉协调性等;有氧运动有散步和太极拳,散步促进血液循环,太极拳调节身体机能。
一、认知训练
1.记忆训练
具体方法:可以通过背诵诗词、数字来进行。例如每天固定时间背诵一首唐诗宋词,或者随机选取一组数字进行记忆并重复回忆。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可以从简单的数字组合开始,如1-5的数字组合记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难度;成年人可以尝试记忆较长的数字序列。有脑萎缩的人群进行记忆训练有助于刺激大脑神经,维持记忆功能。
作用原理:大脑的记忆功能区域在不断进行记忆训练时会被反复激活,促进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和突触的形成,从而延缓记忆功能的衰退。
2.注意力训练
具体方法:可以进行专注听声音的训练,闭上眼睛,专注听周围不同的声音,然后说出听到的声音种类和数量;或者进行视觉专注训练,如在一幅复杂的图画中找出特定颜色或形状的物体。儿童进行注意力训练时可以选择色彩鲜艳、图案简单的物品来辅助;老年人则可以从相对简单的注意力任务开始,逐渐提高难度。
作用原理:注意力训练能够使大脑的注意中枢得到锻炼,增强大脑对信息的集中处理能力,对于脑萎缩患者维持大脑的信息处理功能有帮助。
二、肢体功能锻炼
1.平衡训练
具体方法:可以在平地进行站立训练,双脚与肩同宽,保持身体平衡,每次站立尽量延长时间;也可以进行单腿站立训练,先从较容易的双脚站立过渡到单腿站立,左右腿交替进行。对于儿童,平衡训练要在监护下进行,避免摔倒受伤;老年人进行平衡训练时需要选择较为稳定的环境,如在有扶手的地方进行练习,防止意外跌倒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作用原理:平衡训练可以刺激大脑的前庭觉和本体觉相关区域,增强大脑对身体平衡的调控能力,同时也能锻炼下肢肌肉力量,预防跌倒等情况。
2.步态训练
具体方法:按照正确的步态要求进行行走练习,如脚跟先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过渡到脚尖,步幅适中。儿童步态训练要结合其身体发育情况,逐步引导正确步态;患有脑萎缩的老年人在进行步态训练时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步幅和行走速度。
作用原理:通过步态训练可以改善大脑对下肢运动的控制,增强下肢肌肉的协调性,有助于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日常生活能力锻炼
1.穿衣训练
具体方法:从简单的衣物开始练习,如开衫、松紧带裤子等。先练习如何正确拿起衣物、区分前后、穿上衣物等步骤。儿童在进行穿衣训练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选择易于穿脱的儿童服装;老年人则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灵活度选择合适的衣物,如纽扣较大、拉链顺滑的衣物,方便进行穿衣练习。
作用原理:穿衣训练能够锻炼大脑对肢体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更好地适应生活。
2.进食训练
具体方法:练习自己拿餐具进食,如使用勺子、筷子等。对于手抖等情况的脑萎缩患者,可以选择较平稳的餐具。儿童进行进食训练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老年人如果存在吞咽困难等问题,要先从软食开始练习进食,并且注意进食速度,避免呛咳。
作用原理:进食训练可以刺激大脑相关的运动和协调区域,提高口腔、咽喉等部位肌肉的协调性,维持正常的进食功能,保障营养摄入。
四、有氧运动锻炼
1.散步
具体方法: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散步速度和距离,一般每次散步30分钟左右,每周可以进行3-5次。儿童散步可以在安全的户外环境中进行,如公园等;老年人散步要选择平坦、人少的道路,避免在路况复杂的地方行走。
作用原理:散步属于有氧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为大脑输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状况,对脑萎缩患者的大脑功能维持有积极作用。
2.太极拳
具体方法:学习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如起势、云手、揽雀尾等,每天练习1-2次,每次练习20-30分钟。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连贯,能够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柔韧性和协调性。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练习太极拳,但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动作幅度和难度。儿童练习太极拳要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招式学习;老年人练习时要避免过度劳累,选择适合自己的节奏。
作用原理:太极拳通过独特的动作设计,能够全面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对于脑萎缩患者来说,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整体机能,间接对大脑功能起到保护和维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