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消化道出血是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病变致急性出血,短时间失血量超1000ml或占循环血容量20%可现周围循环衰竭。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上消化道肿瘤。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周围循环衰竭。诊断靠胃镜、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治疗包括一般急救、补充血容量、药物止血、内镜下止血、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占循环血容量20%,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常见病因
1.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病因之一,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更易发生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此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诱发溃疡出血。不同年龄人群中,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可能与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相关,如年轻人可能因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诱发;老年人可能因伴随其他疾病长期服用相关药物等因素导致。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所致。肝硬化患者中,长期的肝纤维化进程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进而形成静脉曲张。当腹压突然增高(如剧烈咳嗽、呕吐等)或进食粗糙食物损伤曲张静脉时,易引发大量出血。该病因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与既往是否有肝炎病史、是否规范治疗肝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常因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等应激状态引起,也可因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药物等)、大量饮酒等导致。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应激状态下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在危重症患者中较为常见,而药物或饮酒相关的则与个人用药史、饮酒习惯等有关。
4.上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等,肿瘤生长过程中血管破裂可导致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有肿瘤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便:是主要表现。呕血多呈棕褐色咖啡渣样,如果出血量大,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则可呈鲜红色或伴有血块。黑便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当出血量大时,可排出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述不清,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面色等情况来判断;老年人可能因机体代偿能力较差,出血后症状可能更易加重,需更及时监测生命体征。
2.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头晕、心慌、乏力、出汗、口渴、黑矇或晕厥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尿量减少等。不同年龄患者对循环衰竭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由于血容量相对较少,出血后循环衰竭症状出现可能更迅速;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对失血的耐受性更差,一旦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病情进展可能更凶险。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急性消化道出血病因、部位和出血情况的首选方法,一般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可直接观察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病变,并可进行止血治疗。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需注意安抚儿童情绪,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对于老年人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保障检查安全。
2.血常规:可了解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变化,评估贫血程度。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可无明显变化,随着出血进展,血红蛋白逐渐下降。儿童与成人血常规指标参考范围不同,需依据儿童相应参考值判断;老年人可能因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等,血常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3.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有出血,但不能定位出血部位。不同年龄人群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的意义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分析。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急救措施: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尿量等。儿童需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老年人要关注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
2.补充血容量: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等,必要时输血。儿童输血需严格按照儿童输血指征和剂量进行,避免过量输血;老年人输血要注意速度,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3.止血措施
药物止血:常用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发挥作用,有利于止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减少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止血。不同药物的使用需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如儿童一般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药物,老年人需考虑肝肾功能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内镜下止血:如胃镜下发现出血病灶,可根据情况采用注射止血、热凝止血、机械止血等方法。儿童进行内镜下止血需选择合适的内镜型号和操作方法,尽量减少对儿童的创伤;老年人要评估其能否耐受内镜操作及相应的止血措施。
手术治疗:经内科积极治疗仍大量出血不止、危及生命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需根据出血病因、部位等综合决定。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不同,儿童手术耐受能力相对较弱,老年人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后制定手术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