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的原因包括衰老因素(正常生理衰老及相关疾病加速)、遗传因素(遗传性疾病及染色体异常相关疾病)、脑部疾病因素(脑血管疾病、脑部感染性疾病、脑部外伤)和其他因素(长期饮酒、营养不良);症状有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判断力减退)、精神行为异常(情绪不稳定、人格改变、行为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共济失调、肌张力异常、震颤)及其他症状(语言障碍、视力障碍、二便失禁)。
一、脑萎缩的原因
(一)衰老因素
1.正常生理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脑实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研究表明,一般从30-40岁开始,大脑就会出现缓慢的萎缩过程,到了老年期,脑萎缩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这种生理性脑萎缩通常进展较为缓慢,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记忆力、认知功能等逐渐下降。
2.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加速衰老进程:一些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加速脑萎缩的发生发展。高血压会使脑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导致脑血管壁受损,影响脑部血液循环,进而引起脑实质的缺血、缺氧性萎缩;糖尿病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引起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加速脑萎缩的进程。
(二)遗传因素
1.遗传性疾病:某些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脑萎缩,如亨廷顿舞蹈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基因突变,患者会出现进行性的脑萎缩,主要表现为舞蹈样动作、认知障碍等。此类疾病通常有家族遗传史,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脑萎缩的进展速度相对较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2.染色体异常相关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患者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会出现明显的脑萎缩,同时伴有智力低下、特殊面容等多种临床表现。
(三)脑部疾病因素
1.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进而引起周围脑组织的萎缩。例如,大面积脑梗死发生后,梗死灶周围的脑组织会因为长期的血液供应不足而逐渐萎缩,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脑萎缩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脑出血:脑部血管破裂出血,血肿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受压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周围脑组织也会因为缺血等因素出现萎缩。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可能会有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恢复期后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伴有脑萎缩的逐渐进展。
2.脑部感染性疾病
脑炎: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的脑炎,会导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破坏脑组织细胞,进而引起脑萎缩。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症状,病情恢复后可能会遗留脑萎缩,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等。
脑膜炎:严重的脑膜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波及脑实质,引起脑实质的损伤和萎缩。如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会有低热、盗汗、头痛、呕吐等表现,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脑积水、脑萎缩等并发症,导致智力减退、视力障碍等。
3.脑部外伤:
重型颅脑外伤:头部受到严重的撞击等外伤后,会引起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这些病变会导致脑组织的损伤和坏死,进而引起脑萎缩。例如,车祸导致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经过抢救后,可能会遗留脑萎缩,出现长期的认知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
慢性脑外伤:轻度的头部外伤如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长期积累也可能会引起脑萎缩。如反复的轻度脑外伤,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的慢性损伤,逐渐出现脑萎缩,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晕等症状。
(四)其他因素
1.长期饮酒:酒精对脑部神经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酒精性脑病,导致脑萎缩。酒精会影响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维生素B1缺乏会引起韦尼克脑病,进一步发展为柯萨科夫综合征,最终导致脑萎缩,患者会出现记忆力障碍、共济失调、精神异常等表现。
2.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某些重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会影响脑部的正常发育和维持。例如,长期素食者如果不能合理补充营养,可能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萎缩,患者会有贫血、肢体麻木、认知功能下降等表现。
二、脑萎缩的症状
(一)认知功能障碍
1.记忆力减退:早期可能表现为近记忆力减退,如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刚放置的物品等。随着病情进展,远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忘记过去的重要事件、熟悉的人物等。例如,患者可能会经常忘记自己家的地址、亲人的姓名等。
2.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某项活动,如阅读、工作等。在做事情时容易被外界干扰,注意力容易分散。
3.计算力下降:不能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如购物时计算找零、算账等。例如,患者可能会算错简单的加减法。
4.判断力减退: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下降,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比如在面对一些日常问题时,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二)精神行为异常
1.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无故哭泣、大笑、焦虑、抑郁等。例如,患者可能会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感到焦虑不安,或者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
2.人格改变:性格发生明显变化,如原本性格温和的人变得暴躁、易怒,原本开朗的人变得孤僻、沉默寡言等。
3.行为异常: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如重复刻板的动作、无目的的wandering(游荡)、捡拾垃圾等。例如,患者可能会不停地重复做某个简单的动作,或者在房间里不停地走来走去。
(三)运动功能障碍
1.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如同喝醉酒一样,容易摔倒。在做精细动作时也会出现困难,如拿东西不稳、写字颤抖等。例如,患者拿筷子夹菜时会出现手抖,难以准确夹到菜。
2.肌张力异常: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不灵活;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肌张力降低,表现为肢体松软无力。
3.震颤:可出现静止性震颤或意向性震颤。静止性震颤在安静时明显,活动时减轻,如帕金森病导致的脑萎缩患者会出现手部静止性震颤;意向性震颤则是在做动作时出现震颤,如拿东西接近目标时震颤明显。
(四)其他症状
1.语言障碍:早期可能表现为找词困难,说话时用词不当,逐渐发展为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失语,不能理解他人语言或自己无法表达。例如,患者可能会出现命名性失语,不能正确说出物体的名称。
2.视力障碍:部分脑萎缩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视力障碍。例如,出现双颞侧偏盲等情况,可能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视觉中枢或视神经传导通路。
3.二便失禁:在疾病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失去对二便的控制能力。这是由于脑萎缩影响了神经系统对排便、排尿的控制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