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引起猝死

来源:民福康

心律失常可致猝死,其机制与心脏电活动异常致泵血功能丧失有关,高危人群包括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遗传因素相关心律失常者,相关因素有生活方式和电解质紊乱等,预防需管理基础疾病、应对遗传因素、调整生活方式和维持电解质,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和拨打急救电话。

一、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机制

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导致心脏泵血功能突然丧失有关。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会使心脏不能有效地收缩和舒张,无法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包括大脑等重要器官,从而导致猝死。例如,心室颤动时,心脏的电活动完全紊乱,心肌无法协调地收缩,心脏瞬间失去射血功能。

二、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高危人群及相关因素

(一)高危人群

1.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

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而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进而增加猝死风险。

心肌病患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容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能存在心室肌肥厚、心肌纤维化等改变,导致心肌电活动不稳定,易引发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

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而且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使得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进而增加猝死可能性。

2.有遗传因素相关心律失常的人群

一些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长QT综合征患者由于编码心脏离子通道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心肌细胞复极异常,容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情况下容易诱发猝死。

(二)相关因素

1.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劳累:长期过度劳累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律失常。例如,长时间连续工作、熬夜等,会打乱心脏的正常节律,增加猝死风险。

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身体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剧烈运动可能成为猝死的诱因。比如,一些原本有潜在冠心病的人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可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大量吸烟、酗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心脏的电活动;酗酒会损害心肌功能,影响心脏节律。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的人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进而增加猝死风险。

2.电解质紊乱

血钾异常是较为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情况。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容易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例如,一些长期腹泻、呕吐的患者容易出现低钾血症,若未及时纠正,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三、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预防措施

(一)基础心脏疾病的管理

1.冠心病患者

规范药物治疗,如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来稳定斑块、减少血栓形成,同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

2.心肌病患者

根据不同类型的心肌病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改善心功能、纠正心律失常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减轻流出道梗阻、改善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几率。

3.心力衰竭患者

规范的心力衰竭治疗包括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改善心脏功能,同时密切监测电解质等指标,预防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心律失常。

(二)遗传因素相关心律失常的预防

1.基因检测与遗传咨询

对于有遗传因素相关心律失常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如果携带致病基因,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疾病的遗传方式、发病风险等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长QT综合征患者的家属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明确是否遗传了致病基因,从而进行早期干预。

2.避免诱发因素

遗传因素相关心律失常患者应避免一些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使用某些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等。比如,长QT综合征患者应避免从事高空作业等危险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三)生活方式调整

1.合理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成年人一般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维持正常的节律。

2.适度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例如,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对心脏造成负担。

3.戒烟限酒

彻底戒烟,减少饮酒量。吸烟者应认识到吸烟对心脏的危害,积极戒烟;饮酒者应控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四)电解质的维持

1.定期监测电解质

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心力衰竭患者、长期腹泻或呕吐的患者等,应定期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一旦发现电解质紊乱,应及时纠正。例如,对于低钾血症患者,可通过饮食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橙子等,严重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钾剂。

四、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急救措施(现场初步急救)

(一)心肺复苏

1.判断意识和呼吸

首先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喊,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判断是否有呼吸。如果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胸外按压

将患者平放于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双手交叠,手指翘起,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3.人工呼吸

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开放患者气道,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看到胸廓起伏即可,每分钟进行10-12次人工呼吸。

(二)拨打急救电话

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急救电话,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救援,以便患者能得到进一步的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如电除颤等。

总之,对于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预防和急救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对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主要是指心室肌快速、完全不协调收缩,心室无法进行机械性收缩,造成其泵血功能异常的一种缺血性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长期熬夜会不会猝死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长时间熬夜可能会造成猝死,但是主要是见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原本就有心肌缺血或者室性心律失常,长时间熬夜造成过度劳累,造成冠脉痉挛,可以加重心肌缺血,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生。对于原本就有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长时间熬夜加重心律失常,造成快速心室率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也可以造成猝死。
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由于其发生机制不同,所以抗性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也有所不同。目前有5大类抗心律失常药比较常用,第一类是奎尼丁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房颤、反扑、复律。因为此药的副作用比较多,目前已经很少用了。另一种是利多卡因,它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仅在室性心律失常,如心梗或复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会不会猝死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窦性心动过速是不会引起猝死现象发生的。窦性心动过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目前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很多,多数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以及焦虑、紧张有关系。这种情况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会引起心慌、胸闷症状发生,但不会引起恶性心律失常,不会导致猝死现象发生。此外,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贫血也
窦性心律失常原因?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窦性心率失常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就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用浓茶、咖啡等引起,病理性如发热、甲亢、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另外,本身窦房结的病变引起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也会引起窦性心律失常。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颤动,有症状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大约有30%~40%发生心房颤动,左心房压力增高和容量负荷的变化以及风湿性炎症引起的左心房壁纤维化,改变了左心房的电生理特性,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病理基础。急性发生的心房颤动,可能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并且诱发心理衰竭,二尖
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的电活动异常,不能有效的转化为心肌的机械运动,从而导致心脏的泵血异常。正常心电活动是在0期初级,需要钠通道快速内流。1期快速复级初期,钾通道快速外流。二期平台期钾离子外流的同时有钙离子Na+的内流达到平衡。三期是快速复极末期,钾离子外流,钙通道失活。四期要叫舒张期。利多卡因是一类钠
什么是心律失常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最多见的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激动次序异常,叫心律失常。多见的病因包括各种器质心脏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电解质或内分泌系统紊乱、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等,也可以见于健康者。在临床中将心律失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而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又分为窦性心
心律失常可以跑步运动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不是可以跑步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是不是影响了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病情是不是稳定。如果病情相对稳定,而且不是一些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心律失常,那这个病人是可以正常运动的,而且适当的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反而会预防心律失常再次出现。如果病人目前是频发的房早或者室早,存在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就不建议患
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很多。如心脏本身的因素,常见的是心肌梗死,尤其是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脏在短时间内集聚的心脏缺血,造成大面积梗死,而导致心肌收缩力的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全身的供血出现障碍,各个器官出现衰竭,最后到突然猝死。心脏电生理的异常指的是室速、心室颤动等心电异常,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心
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脏性猝死最多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冠心病全称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给人的心脏供血的动脉,冠状动脉在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肥胖、家族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的长时间作用下,表现出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心脏供血,表现出心肌缺血、心绞痛,严重时冠状动脉突然完全闭
心绞痛会造成猝死
徐新娜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心绞痛本身很少出现猝死,猝死的出现往往是严重的心肌缺血,比如心肌梗死可能会造成猝死的发生,但也不是心绞痛就不会引起猝死,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由于心脏严重的缺血出现,可能会影响到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就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而其中一些恶性心律失常就会造成猝死的产生,比如室性的心动过速、室扑,甚至室颤,这些恶性的心律失常由于心脏没有有效的收缩,
猝死属于意外死亡吗
刘虹宏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猝死不一定是属于意外死亡,其实很多猝死患者,当问患者家人时,家人经常会说患者在猝死之前其实有一些或多或少征兆,比如说可能在猝死之前连续加班或者是天天喝酒,在加班劳累,情绪激动或者是喝酒时已经出现了心脏隐隐疼痛,但是可能因为工作的压力太大或者是太疲劳了以至于忽略了,当突然出现猝死时候,为时已晚。我们要密切关注猝死前一些先兆表现,因为很多猝死
心律不齐是心律失常
朱航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心律不齐是心律失常的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在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就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人在一生当中,每人都可能会出现早搏,当扪其脉搏出现不自主的突然停跳或者加快一次跳动,这就是早搏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医生会安排患者进行普通心电图检查或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无论是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都有可能会导致心律不齐的发作。在
长期心悸会猝死
刘健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因为导致患者长期心悸的病因不同,所以患者猝死的发生几率并不相同,首先建议患者需要积极去正规医院心内科就诊,根据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结果来确诊原发病的类型。如果存在冠心病、风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考虑具有一定的猝死率,如果检查是因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引发的心悸,一般不会引发猝死。
每天睡4个小时会不会猝死
刘海丽 副主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三甲
每天睡四个小时有可能导致猝死,长时间熬夜、过于劳累、睡眠不佳会诱发多种疾病,有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引起心室颤动,会发生猝死,所以不可以经常熬夜,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还可以导致脑出血、高血压、脑梗塞,由于晚上睡眠不足会影响到白天正常生活和工作,也会导致头晕、心慌、心悸等症状,如果有严重睡眠障碍,需要去医院进行积
心律失常怎么治疗
程轶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分为房性、室性。通常心律失常治疗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心脏的传导异常,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通过起搏器来治疗的,属于慢性心律失常。如果要是快速性的心律失常。比如快速性的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来治疗。还有一些比较轻的,比如说窦性心动过速室早、房性早搏。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