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引起原因包括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创伤因素等,其症状有腹痛(多突然发作、剧烈、向腰背部放射等)、恶心呕吐(腹痛后出现、呕吐后腹痛不缓解等)、发热(多数中度发热,持续不退或升高提示有并发症)、黄疸(多见于胆源性,程度轻、皮肤巩膜黄染等)。
一、急性胰腺炎的引起原因
(一)胆道疾病
发病机制:胆道结石、蛔虫、感染等胆道疾病是引起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胆总管下端与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形成共同通道,当胆道病变导致胆汁逆流进入胰管时,激活胰酶,引起胰腺自身消化。例如,胆囊结石移动过程中可能阻塞胆总管末端,使胆汁反流至胰管,引发急性胰腺炎。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人群胆道疾病的发生率不同,如中老年人群因胆道系统退行性变等因素,胆道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更易引发急性胰腺炎。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胆道功能可能发生变化,增加胆道疾病风险,进而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高糖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胆道结石形成,增加胆道疾病发生概率,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例如,长期大量摄入油腻食物的人群,胆汁中胆固醇等成分比例失调,易形成结石。
病史因素:有胆道疾病既往史的人群,如曾患胆囊炎、胆石症等,再次发作胆道疾病时更易引发急性胰腺炎。
(二)酗酒
发病机制:酒精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黏稠的胰液,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管内压力升高,胰酶激活,引发胰腺炎症。研究表明,长期酗酒者胰腺组织中胰酶前体激活的风险增加,容易发生自身消化。
年龄因素:多见于成年人群,青少年酗酒相对较少,但随着酒精滥用现象的低龄化趋势,青少年也可能因酗酒引发急性胰腺炎,但相对成年人比例较低。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酗酒者均可因酒精对胰腺的损伤作用而诱发急性胰腺炎。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酗酒是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酗酒者胰腺持续受到酒精刺激,胰腺组织逐渐受损,易发生急性胰腺炎。
病史因素:有长期酗酒病史的人群,胰腺已经处于慢性损伤状态,急性发作时更易出现严重的胰腺炎症反应。
(三)高脂血症
发病机制:高脂血症时,血液中脂质水平升高,胰毛细血管内有乳糜微粒栓塞,胰脂肪酶分解乳糜微粒释出游离脂肪酸,损伤胰腺毛细血管并导致胰液排泄障碍,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例如,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中年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增加,更易出现高脂血症相关的急性胰腺炎。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围绝经期等激素水平变化时期,脂质代谢可能发生改变,增加高脂血症风险,进而诱发急性胰腺炎。
生活方式: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高脂血症的重要诱因,长期高脂饮食导致体内脂质堆积,易引发高脂血症,增加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
病史因素:有高脂血症病史且未有效控制血脂的人群,血液中脂质水平持续异常,胰腺长期受到脂质相关损伤,容易发生急性胰腺炎。
(四)创伤因素
发病机制:腹部钝器伤、手术操作等创伤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导致胰腺血液循环障碍,激活胰酶引起炎症反应。例如,腹部受到严重撞击时,胰腺组织受到机械性损伤,引发胰腺炎症。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均可因创伤导致急性胰腺炎,但儿童因意外创伤等原因也可能发生,不过成年人因工作、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创伤的概率相对较高。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因不同原因导致创伤时,均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
生活方式:从事高风险职业或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人群,发生创伤的概率较高,进而增加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例如,建筑工人等从事高危工作的人群,因工作环境危险易发生创伤。
病史因素:有腹部手术史等创伤相关病史的人群,再次受到创伤时,胰腺组织更容易出现损伤和炎症反应。
二、急性胰腺炎的症状
(一)腹痛
特点: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常在饮酒或饱餐后发作。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例如,患者可能感觉上腹部有刀割样或绞痛样疼痛,疼痛持续不缓解。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表述可能不如成年人清晰,需要仔细观察其症状和体征。婴幼儿急性胰腺炎时腹痛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非典型表现。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等表现相似。
生活方式:有酗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腹痛更容易在相关诱因刺激后发作,且疼痛程度可能相对较重。
病史因素:有胆道疾病、高脂血症等病史的患者,在相关诱因下出现腹痛时,更要警惕急性胰腺炎的可能,腹痛表现可能与基础疾病相关。
(二)恶心、呕吐
特点: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明显缓解。例如,患者呕吐频繁,呕吐物量较多,且呕吐后腹部疼痛依旧持续。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时更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婴幼儿急性胰腺炎时,恶心、呕吐可能是较为突出的早期表现之一。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患者恶心、呕吐的表现相似,但女性在妊娠期发生急性胰腺炎时,恶心、呕吐可能与妊娠反应混淆,需要注意鉴别。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可能因基础病因的影响而更为明显,如酗酒者呕吐可能更为频繁且呕吐物中可能有胆汁等。
病史因素:有胃肠道疾病既往史的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与原有胃肠道疾病的症状相互影响,需要综合判断。
(三)发热
特点: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升高,提示可能有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等并发症。例如,体温可在38℃左右,若继发感染,体温可能超过39℃。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发热时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婴幼儿急性胰腺炎时,发热可能是较为常见的全身表现之一,且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患者发热表现相似,但女性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自身免疫力可能有一定波动,发热时需要关注是否与急性胰腺炎相关。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热可能因身体整体状态较差而相对不易控制,需要加强护理。
病史因素:有免疫功能低下相关病史的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时发热可能更为复杂,需要警惕合并其他感染的可能。
(四)黄疸
特点:多见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由于胆总管下端梗阻,胆红素逆流进入血液,导致黄疸。黄疸程度一般较轻,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例如,患者皮肤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出现黄疸,但在成年人中因胆道疾病导致黄疸的概率相对较高,儿童发生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相对较少,所以儿童出现黄疸的情况相对少见。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患者出现黄疸的表现相似,但女性在妊娠期发生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时,黄疸可能与妊娠相关的肝脏变化混淆,需要注意鉴别。
生活方式:有胆道疾病相关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高脂饮食等,更容易出现黄疸表现,因为胆道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病史因素:有胆道疾病既往史且未有效控制的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时更易出现黄疸,因为胆道梗阻的基础病因可能持续存在或再次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