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诊断依据可以从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相关检查等角度分析。

1.症状表现
患者常出现心悸,感觉心跳杂乱、过快或“漏跳”,可伴随胸闷、气短、头晕,部分患者活动后症状加重,严重时可能出现晕厥,但也有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2.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脉搏,可发现脉搏节律不规则、强弱不等,即“短绌脉”,同时听诊心脏,能听到心音强弱不一、心率大于脉率,这些特征性表现是初步判断房颤的重要依据。
3.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可直接显示房颤特征,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f波,RR间期绝对不等,心率通常在100-160次/分钟,是诊断房颤最直接、最常用的检查手段。
4.动态心电图监测
对于阵发性房颤或症状不明显的患者,需进行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记录全天心脏电活动,捕捉到短暂发作的房颤,明确房颤发作频率、持续时间。
5.心脏相关检查
心脏彩超可评估心房大小、心室功能,排查是否存在心脏结构异常如心房扩大、心脏瓣膜病等,这些是引发房颤的常见原因;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排除甲亢导致的房颤,为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若出现心悸、胸闷且脉搏不规则,或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前往医院心内科就诊,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房颤诊断及病因,尽早开展治疗,降低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