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粘连是两层胸膜因各种原因(如感染性的肺结核、肺炎,非感染性的胸部损伤、恶性肿瘤等)发生粘连,轻度粘连可能无症状,中重度粘连可致胸痛、呼吸困难等,可通过胸部X线、CT诊断,由基础病因治疗,基础病因控制好、粘连轻预后好,否则预后差。
一、常见病因
感染性因素:
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引发结核性胸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容易导致胸膜粘连。肺结核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青少年相对更易感染,男性发病可能略多于女性,生活贫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肺炎:严重的肺炎累及胸膜时,可引起渗出性胸膜炎,进而导致胸膜粘连。肺炎在儿童、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中更易发生,不同性别间发病无显著严格差异,但基础疾病状况会影响发病风险。
非感染性因素:
胸部损伤:胸部受到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胸部撞击,引起胸膜损伤,也可能引发胸膜粘连。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意外受伤导致胸部损伤,男性在一些高风险职业(如建筑工人等)中因外伤导致胸部损伤进而引发胸膜粘连的风险相对较高。
恶性肿瘤:胸膜转移瘤等恶性肿瘤累及胸膜,会刺激胸膜产生炎症反应和渗出,最终导致胸膜粘连。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不同性别因肿瘤类型不同发病情况有差异,例如肺癌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一些妇科肿瘤女性发病率相对高,但总体上各年龄段各性别都有可能发生。
二、临床表现
轻度粘连: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做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时被发现。
中度或重度粘连:可能出现胸痛,多为隐痛或牵拉痛,在深呼吸、咳嗽时疼痛可能加重。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这是因为胸膜粘连限制了胸膜的正常滑动,影响了肺部的扩张,尤其是在活动量增加时,呼吸困难会更明显。对于儿童来说,胸膜粘连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呼吸功能,导致活动耐力下降等情况;老年人出现胸膜粘连时,可能会因为基础肺功能较差,而使呼吸困难等症状更为突出。
三、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以发现胸膜粘连的一些间接征象,如肋膈角变钝、变平,胸廓活动度减小等。但对于一些轻微的胸膜粘连可能显示不清晰。
胸部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胸膜粘连的情况,包括粘连的部位、范围等,是诊断胸膜粘连较常用且准确的方法。例如可以明确是否有局部胸膜增厚、粘连形成的条索状影等。
四、治疗与预后
治疗:
如果是由基础疾病引起的胸膜粘连,需要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比如肺结核引起的胸膜粘连,要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肺炎引起的则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对于胸膜粘连本身,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要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观察粘连情况变化。如果胸膜粘连导致明显的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需要考虑进行胸膜剥离术等手术治疗,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等。
预后:
如果能及时针对基础病因进行有效治疗,并且胸膜粘连情况较轻,经过治疗后预后通常较好。但如果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或者胸膜粘连严重影响肺功能,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预后相对较差。例如肺结核患者如果早期规范治疗,胸膜粘连情况得到较好控制,预后较好;而如果肺结核治疗不规范,胸膜粘连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反复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生活和工作。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胸膜粘连如果影响呼吸功能,可能会对其心肺功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并积极处理;老年人本身肺功能储备较差,胸膜粘连对其呼吸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预后相对更需谨慎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