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可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剧烈持久);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炎(刺痛牵拉痛伴呼吸咳嗽加重)、气胸(突发一侧针刺样刀割样痛伴胸闷呼吸困难);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胸骨后痛伴烧心反酸嗳气)、食管裂孔疝(胸痛多样伴反酸烧心吞咽困难);还有肋软骨炎(胸前肋软骨压痛活动加重)、神经官能症(中青年女性症状不固定伴神经功能紊乱)等,不同疾病有不同特点及相关易发人群。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1.冠心病:是引起胸痛常见的原因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时可引发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内侧等,一般持续3-5分钟,可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食等诱发。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约60%以上因胸痛就诊的患者中,冠心病是重要病因,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可辅助诊断。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男性相对女性在绝经前患病风险较低,但绝经后风险接近男性,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或家族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2.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胸痛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能在上腹部、颈部等,病情危急,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其发病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完全闭塞有关,各种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群更为常见,有冠心病基础的患者、肥胖、吸烟、长期精神压力大等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发病风险高。
二、呼吸系统疾病
1.胸膜炎:炎症刺激胸膜可引起胸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牵拉痛,随呼吸或咳嗽加重。胸膜炎可由感染(如细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例如结核性胸膜炎较为常见,除胸痛外,还可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通过胸部X线、胸腔积液检查等可明确诊断。不同年龄均可发病,自身免疫性胸膜炎在中青年女性中相对多见,有结核接触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易患。
2.气胸:气体进入胸膜腔引起胸痛,多为突发的一侧胸痛,呈针刺样或刀割样,随后可伴有胸闷和呼吸困难,少量气胸时症状可能较轻,大量气胸时症状严重。常见诱因有剧烈运动、咳嗽、提重物等,多见于瘦高体型的青壮年,也可见于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人,发病时应及时通过胸部X线或CT检查确诊。
三、消化系统疾病
1.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可引起胸痛,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可伴有烧心、反酸、嗳气等症状,疼痛可在进食后加重,部分患者易与心绞痛混淆。研究表明,约10%-2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以胸痛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长期吸烟、饮酒、进食过饱等生活方式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
2.食管裂孔疝:部分胃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引起胸痛,疼痛性质多样,可类似心绞痛,也可表现为胸骨后隐痛、胀痛等,可伴有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症状,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肥胖、妊娠、长期腹压增高(如慢性便秘)等因素易诱发。
四、其他原因
1.肋软骨炎:胸前部位肋软骨炎症可导致胸痛,疼痛局部可有压痛,咳嗽、上肢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常见于青壮年,病因可能与外伤、劳损、病毒感染等有关。
2.神经官能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胸痛症状不固定,部位多样,疼痛性质多为刺痛、隐痛等,可伴有心悸、气短、乏力、焦虑、失眠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通常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