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消瘦需从多方面改善,营养支持要均衡饮食、必要时用营养补充剂;对症治疗控制疼痛、缓解恶心呕吐;适当运动选合适方式、时间频率适中;心理支持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儿童和老年癌症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均助力改善消瘦状况。
营养补充剂:若通过饮食无法满足营养需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比如口服营养补充剂(ONS),对于不能正常进食或进食不足的癌症患者,ONS能提供额外的营养。有研究表明,适当补充蛋白粉等营养补充剂有助于维持癌症患者的体重和肌肉量。但需注意,营养补充剂的使用应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评估后进行,避免盲目补充。
对症治疗癌症相关症状
控制疼痛:癌症疼痛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进食,从而导致消瘦。如果癌症患者存在疼痛症状,需积极控制疼痛。根据疼痛程度,可采用不同的镇痛方法,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等;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等。有效控制疼痛后,患者的进食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进而有助于改善消瘦状况。
缓解恶心呕吐:癌症治疗过程中常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影响患者营养摄入。对于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可使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如昂丹司琼等。通过缓解恶心呕吐症状,患者能够更好地进食,保证营养供应,改善消瘦问题。
适当运动
运动方式选择:癌症患者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6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食欲。太极拳则是一种柔和的运动,能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对于癌症患者的身心调节有一定帮助。运动强度应适中,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对于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可在床边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屈伸四肢等,逐渐增加活动量。
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每周可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30分钟左右。但需注意,避免在患者治疗后的身体虚弱期进行过度运动,应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增加运动的时间和频率。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
心理支持
心理状态对消瘦的影响:癌症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进食行为,进而加重消瘦。例如,长期的焦虑会导致患者食欲下降,影响营养摄入。因此,需要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支持。
心理干预方法:可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家人和医护人员应多关心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情感支持。例如,组织癌症患者小组活动,让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和感受,缓解心理压力。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保持正常的食欲,促进营养摄入,改善消瘦状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癌症患者:儿童癌症患者消瘦时,营养支持尤为重要。要确保儿童摄入适合其年龄阶段的营养。儿童的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根据儿童的年龄提供相应的食物,如婴幼儿可选择配方奶等营养丰富的食品。同时,儿童的运动应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适当的、适合其年龄的活动,如爬行、简单的游戏等,避免过度运动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心理支持方面,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安抚,营造轻松的就医环境,减少儿童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老年癌症患者:老年癌症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营养支持时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可选择软食、半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减轻胃肠道负担。运动方面,老年患者适合进行缓慢的运动,如慢走等,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患者不感到劳累为准。心理支持上,要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多陪伴老人,关注老人的心理变化,帮助老人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从而有助于改善消瘦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