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后需根据轻重程度分别用弹性绷带、踝关节支具、石膏固定,不同人群固定有注意事项,固定后要配合康复及注意饮食营养以促进恢复。
一、踝关节扭伤的基本情况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多因行走不平坦路面、运动中突然扭转等原因导致。发生扭伤后,踝关节周围的韧带等组织受损,需要正确固定来促进恢复。
二、固定方法的具体介绍
(一)轻型扭伤的固定
对于轻度的踝关节扭伤,韧带损伤较轻,可采用弹性绷带包扎固定。用弹性绷带从足部向小腿方向进行包扎,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既能提供一定的支撑和固定,又不会影响血液循环。一般包扎2-3层即可,这样可以限制踝关节的过度活动,减轻疼痛和肿胀,适合症状较轻、不影响行走但需要限制活动的情况。
(二)中度扭伤的固定
当踝关节扭伤中度,韧带部分撕裂时,可使用踝关节支具进行固定。踝关节支具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支撑,限制踝关节的内外翻等异常活动。支具的选择要根据患者踝关节的具体尺寸进行适配,佩戴后要确保踝关节处于功能位,一般可将踝关节固定在中立位(即与小腿呈90度),这样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同时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患者进行部分负重活动,但需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损伤加重。
(三)重度扭伤的固定
如果踝关节扭伤较重,韧带完全撕裂甚至伴有骨折等情况,可能需要采用石膏固定。石膏固定要根据踝关节的形态进行塑形,将踝关节、足部以及部分小腿进行固定,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石膏固定能够严格限制踝关节的所有活动,为损伤的韧带和可能存在的骨折提供稳定的环境,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但石膏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足部的血液循环和皮肤情况,因为过紧的石膏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足部出现缺血、肿胀加重等情况。
三、不同人群的固定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踝关节扭伤后进行固定时,要特别注意固定材料的选择和松紧度。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弹性绷带或支具、石膏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使用弹性绷带时,包扎力度要比成人轻,避免过紧影响儿童肢体的血液循环。对于使用石膏固定的儿童,要经常检查石膏的边缘是否有压迫皮肤的情况,因为儿童的皮肤在生长过程中对压力更为敏感,防止出现皮肤压疮等问题。同时,要向儿童及其家长做好解释工作,让他们了解固定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配合治疗。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踝关节扭伤后固定时,要更加谨慎。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时,要确保固定的稳定性,同时要注意避免固定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老年患者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固定期间要密切关注踝关节的肿胀情况和全身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固定不当可能会诱发其他并发症。在固定后,要指导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等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避免过度活动踝关节。
(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对于经常从事剧烈运动或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的人群,在踝关节扭伤固定后,恢复期间要根据自身的生活方式调整活动。在固定拆除后进行康复锻炼时,要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强度,避免再次受伤。例如运动员,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要进行针对性的踝关节稳定性训练,如平衡训练等,以恢复踝关节的功能,使其能够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需求;对于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在恢复后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子,提供良好的踝关节支撑,减少再次扭伤的风险。
四、固定后的康复配合
无论采用哪种固定方法,在固定期间都需要配合康复措施。早期可以进行冷敷等处理来减轻肿胀和疼痛,在固定后期,根据损伤恢复情况,逐渐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等康复训练,但要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出现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保证身体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