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通过不同途径感染)、激素水平变化(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因激素变化引发相应妇科问题)、不良生活方式(卫生习惯不良、性生活不注意)以及其他因素(宫腔操作史、遗传因素等增加发病风险)。
一、病原体感染相关
(一)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途径:如淋病奈瑟菌,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引发淋病,进而累及妇科生殖系统;大肠杆菌等肠道菌可经阴道逆行感染,导致盆腔炎等疾病。女性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被打破时,细菌容易大量繁殖致病,例如不注意外阴清洁、长期使用抗生素改变阴道微生态环境等情况都可能促使细菌感染发生。
2.特殊人群情况:育龄女性性生活活跃,性传播风险相对较高;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引发妇科炎症。
(二)病毒感染
1.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感染HPV的几率与性行为开始年龄、性伴侣数量等因素相关,多个性伴侣、过早开始性生活的女性感染HPV的风险明显增加。
2.单纯疱疹病毒(HSV):可引起生殖器疱疹,通过性接触传播,妊娠期女性感染HSV可能会垂直传播给胎儿,对胎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导致早产、胎儿畸形等。
(三)真菌感染
1.白色念珠菌感染:正常情况下阴道内有少量白色念珠菌存在,当全身或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时,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等情况都容易诱发白色念珠菌感染,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阴道内糖原含量高,适合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
二、激素水平相关
(一)雌激素变化
1.青春期: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逐渐发育成熟,雌激素水平开始波动变化。如果激素调节失衡,可能导致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例如青春期少女由于内分泌系统尚不稳定,容易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异常等情况。
2.育龄期:育龄女性雌激素水平受月经周期影响呈周期性变化,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大幅升高,为胚胎着床和发育提供支持,但若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可能引发如葡萄胎等妊娠相关疾病或月经紊乱等问题。
3.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此阶段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会出现一系列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如潮热、盗汗、阴道干涩等,还会增加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同时由于雌激素缺乏,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
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
(一)卫生习惯不良
1.外阴清洁不当:不注意外阴局部清洁,不勤换内裤,会使外阴部长期处于潮湿、有分泌物积聚的环境,利于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滋生,增加妇科感染的几率。例如长期使用护垫,会导致会阴部透气性差,更易引发感染。
2.经期卫生问题:经期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经血是细菌等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盆腔炎等妇科炎症。
(二)性生活不注意
1.性伴侣不固定:性伴侣不固定会增加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如前面提到的淋病、尖锐湿疣等都与性伴侣不固定密切相关。
2.性生活频率过高或过低:性生活频率过高可能会破坏阴道的微生态平衡,而性生活频率过低也不利于阴道分泌物的正常排出和局部健康维护,都可能增加妇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四、其他因素
(一)宫腔操作史
1.人工流产、刮宫等手术:这类宫腔操作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损伤,并且可能将外界的细菌等病原体带入宫腔,增加宫腔感染、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人工流产术后如果发生感染,可能会导致输卵管粘连,进而引起不孕等问题。
2.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在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或术后护理不当,也有可能引发盆腔感染等妇科疾病。
(二)遗传因素
1.某些妇科肿瘤:如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相关基因缺陷的女性,患卵巢癌、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虽然遗传因素不是直接导致妇科疾病的唯一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病的易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