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肝区疼痛(多为右上腹等持续性隐痛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风险)、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全身症状(乏力、消瘦、发热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其他症状(黄疸、肝大或右上腹肿块、转移症状等,有家族史人群需更关注)。
一、肝区疼痛
1.发生机制及表现:多为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性隐痛、胀痛或钝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这是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肝包膜被牵拉所致。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表现无显著差异,但对于有肝炎、肝硬化病史的人群,更应警惕此症状,因为这类人群本身肝脏基础较差,肝癌发生时肝区疼痛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易被忽视。例如,有长期乙肝病史的45岁男性,近期出现右上腹间断性隐痛,就需要高度重视排查肝癌。
2.与生活方式关系:长期大量饮酒、长期食用霉变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肝癌发生风险,进而使肝区疼痛出现的概率升高,因为这些因素会损害肝脏,导致肝脏病变逐步发展,最终可能引发肝癌及相关症状。
二、消化道症状
1.食欲减退:患者常出现食欲下降,不想进食,食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肝癌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其功能异常会导致消化液分泌和代谢功能紊乱,从而引起食欲减退。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肝癌相对少见,若儿童出现不明原因食欲减退,也需排查。比如老年肝癌患者,本身消化功能就随年龄下降,再加上肝癌影响,食欲减退可能更严重。
2.恶心、呕吐:肿瘤增大可能压迫或累及胃肠道,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恶心、呕吐。对于女性肝癌患者,在妊娠或非妊娠状态下出现此症状表现相似,但需结合自身情况判断。有长期酗酒史的50岁男性,出现反复恶心、呕吐,同时伴有肝区不适,要考虑肝癌可能。
3.腹胀:肝癌患者常伴有腹胀,可能是由于腹水形成、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腹水的形成与肝癌导致的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有关,大量腹水会使腹部膨隆,引起明显腹胀。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群,肝脏修复功能受影响,更容易在肝癌发生时出现腹胀等症状加重的情况。
三、全身症状
1.乏力:患者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肝癌患者机体代谢紊乱,肿瘤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同时肝脏合成功能下降,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出现乏力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出现,但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乏力可能更为明显。比如60岁有肝硬化病史的女性,近期乏力症状加重,需警惕肝癌进展。
2.消瘦:体重逐渐减轻,身体消瘦。这是由于肿瘤细胞生长迅速,消耗大量营养,同时患者食欲减退,摄入营养不足,导致机体处于消耗状态,出现体重下降、消瘦。儿童肝癌患者若出现消瘦,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需特别关注。例如青春期前的男性肝癌患者,消瘦可能会对其身体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3.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原因可能与肿瘤坏死物质吸收有关。在不同性别中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合并肝癌出现发热,需注意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相鉴别。有糖尿病史的48岁女性,若出现低热且肝区不适,要综合判断发热原因。
四、其他症状
1.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这是由于肝癌侵犯胆管或肝癌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在儿童肝癌中,黄疸可能是较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因为儿童肝脏相对娇嫩,肝癌对其胆红素代谢影响可能更明显。比如3岁儿童出现皮肤黄染、尿色加深,同时肝大,需排查肝癌。
2.肝大或右上腹肿块: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感。对于有家族肝癌遗传史的人群,更应定期体检监测肝脏情况,因为这类人群先天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一旦出现肝大或肿块,肝癌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有肝癌家族史的35岁男性,体检发现右上腹肿块,需立即进一步检查确诊。
3.转移症状:如肝癌转移至肺部,可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转移至骨骼,可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转移至脑部,可出现头痛、呕吐、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不同转移部位的症状表现不同,对于有肝癌病史的人群,出现上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时,要考虑肝癌转移的可能。比如有肝癌病史的60岁女性,出现头痛、呕吐,需排查脑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