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有腰部疼痛(慢性反复发作、集中在腰部两侧肌肉区域、劳累后加重休息难完全消除)、腰部活动受限(活动范围减小、活动时伴紧张和疼痛)、腰部肌肉紧张(肌肉僵硬有条索状硬结、加重疼痛不适和影响功能活动)、晨起或休息后加重(晨起及休息后再活动时症状加剧)、特定姿势下加重(久坐、久站、弯腰劳作时症状明显加重)等表现,不同人群患病时存在差异,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两侧的肌肉区域,也就是腰骶部的肌肉附着处。疼痛范围相对较局限,但有时也可能会向臀部等部位放射,不过一般不会超过膝关节。不同患者的具体疼痛部位可能略有差异,但都以腰部深层肌肉所在区域为主。
腰部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减小:由于腰部肌肉存在劳损,患者的腰部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在弯腰、伸展、扭转腰部等动作时,会感觉不灵活,活动范围较正常时明显缩小。比如,正常情况下能够轻松弯腰触摸脚趾,而腰肌劳损患者可能只能弯腰到一定程度就会感到疼痛和受限;在扭转腰部时,也会出现明显的困难,转动幅度不如以往。
活动时的不适感:在进行腰部活动时,除了活动范围受限外,还常伴有腰部肌肉的紧张感和疼痛感。例如,当尝试大幅度扭转腰部时,不仅转动困难,还会感觉到腰部肌肉有明显的牵拉痛或酸痛感,这是因为劳损的肌肉在活动时受到刺激,导致不适症状加重。
腰部肌肉紧张
肌肉紧张表现:患者的腰部肌肉往往处于紧张状态,用手触摸腰部两侧的肌肉时,可以感觉到肌肉比较僵硬,有明显的条索状硬结。这是由于肌肉长期处于劳损状态,为了维持腰部的姿势和稳定,肌肉持续收缩,从而导致紧张和硬结形成。
紧张带来的影响:腰部肌肉紧张会进一步加重腰部的疼痛和不适感,并且会影响腰部的正常功能活动。长期的肌肉紧张还可能导致腰部的力学平衡失调,使得腰部更容易受到损伤,形成恶性循环。例如,肌肉持续紧张会使腰部的压力分布不均,增加了腰椎间盘等组织受到的应力,长期下去可能引发其他腰部问题。
晨起或休息后加重的现象
晨起时的情况:很多腰肌劳损患者在早晨起床后会感觉腰部疼痛明显加重,腰部发僵、活动不灵活。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腰部肌肉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血液循环相对缓慢,肌肉的代谢产物堆积,当早晨起床活动时,肌肉受到刺激,就会出现疼痛和僵硬加剧的情况。一般经过短时间的活动后,症状会有所缓解,但仍然可能比正常状态下的腰部感觉差。
休息后再活动的情况:患者在长时间休息后,比如久坐后突然起身活动,或者长时间卧床后起床活动时,也会出现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加重的现象。这是因为休息时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突然活动时,劳损的肌肉需要适应从静止到运动的状态,容易受到刺激而引发不适症状。
特定姿势下的加重情况
久坐:长时间坐着工作、学习或者开车等,会使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并且腰椎承受的压力较大。对于腰肌劳损患者来说,久坐会导致腰部肌肉劳损进一步加重,疼痛明显加剧。例如,久坐半小时到一小时后,腰部就会出现明显的酸痛、胀痛感,并且活动腰部时会感觉不灵活。
久站:长时间站立时,腰部肌肉需要持续收缩来维持身体的姿势,这会使肌肉疲劳加重,导致腰肌劳损患者的腰部疼痛和不适症状明显加重。比如,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患有腰肌劳损后,站立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腰部酸痛难忍,需要频繁变换姿势来缓解。
弯腰劳作:经常需要弯腰搬重物、拖地等劳作的人群,腰肌劳损时,弯腰动作会使腰部肌肉受到过度的牵拉和挤压,从而导致疼痛显著加重。例如,弯腰搬一个稍重的物体时,腰部立即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并且可能会影响腰部的正常活动。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出现腰肌劳损症状时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比如,中老年人群由于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退变,更容易发生腰肌劳损,症状可能相对更顽固;女性在怀孕、生产后,由于身体的变化,也较容易出现腰肌劳损,其症状可能与孕期和产后的身体恢复情况有关;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不良姿势工作的人群,腰肌劳损的症状往往更为明显,而且由于长期的劳损积累,症状持续时间可能较长;有腰部既往损伤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腰肌劳损时,症状可能会比初次发作时更严重,恢复也相对更困难。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在出现腰肌劳损相关症状时,应避免过度劳累,尽量采取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腰部放松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对于儿童,虽然腰肌劳损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长期不良姿势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类似腰部不适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及时纠正不良姿势,避免发展为慢性的腰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