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容易扭伤受多种因素影响,解剖结构上部分人群韧带等结构薄弱易扭伤;肌肉力量方面,力量不足或不均衡会降低手腕稳定性致扭伤;关节活动范围异常,过大或过小都会增加扭伤风险;运动或活动中强度、姿势不当及环境因素也可引发;疾病如关节炎、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手腕状态从而增加扭伤几率。
一、解剖结构因素
手腕部的解剖结构特点可能导致容易扭伤。手腕由多块腕骨、韧带等结构组成,其中韧带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如果韧带本身的强度、弹性等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群的手腕韧带相对薄弱,在受到外力时就更容易发生损伤。例如,对于一些青少年群体,其手腕部位的韧带等结构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较为脆弱,相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手腕扭伤情况。
二、肌肉力量因素
1.肌肉力量不足
手腕部周围的肌肉力量对维持手腕关节的稳定至关重要。如果肌肉力量薄弱,无法有效地对抗外力对手腕关节的影响,就容易导致手腕扭伤。比如长期缺乏运动锻炼的人群,尤其是一些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于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手腕部肌肉得不到充分锻炼,力量较弱,在进行一些突然的手腕动作时,如快速伸手抓握物体时,就容易发生扭伤。
对于儿童来说,其身体各部位肌肉发育尚不完善,手腕部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在玩耍过程中进行一些较为剧烈的手部活动时,手腕扭伤的风险相对较高。
2.肌肉力量不均衡
手腕部不同肌肉之间的力量不均衡也会增加扭伤风险。例如,某些肌肉过于紧张,而相对应的拮抗肌力量不足,会破坏手腕关节的力学平衡。一些从事特定职业需要长期使用手腕进行单一动作的人群,如专业打字员,长期重复的手腕运动可能导致手腕部某些肌肉过度紧张,而其他肌肉力量相对不足,使得手腕关节稳定性下降,容易发生扭伤。
三、关节活动范围因素
1.关节活动范围过大
正常情况下手腕关节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但如果个体的手腕关节活动范围超出正常范围,在日常活动中就更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扭伤。例如,一些经过特殊训练的运动员,其手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可能相对较大,但在非专业运动状态下进行日常活动时,过大的活动范围使得手腕关节在受到轻微外力时就可能发生扭伤。
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会发生退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有所下降,关节活动范围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也更容易出现手腕扭伤情况。
2.关节活动范围过小
虽然关节活动范围过小相对较少导致扭伤,但如果手腕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在进行一些正常幅度的动作时,可能会因为关节活动受到限制而增加周围组织的应力,间接导致扭伤风险增加。比如一些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手腕关节会出现肿胀、畸形,活动范围明显减小,此时在日常简单活动中也可能因关节活动受限而引发手腕扭伤。
四、运动或活动方式因素
1.运动强度与姿势不当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如果运动强度过大且姿势不当,容易导致手腕扭伤。例如在打篮球时,球员进行抢球、投篮等动作时,手腕需要快速发力或扭转,如果姿势不正确,如手腕过度背伸或掌屈、过度扭转等,就容易使手腕关节承受超出其耐受范围的力量,从而引发扭伤。对于一些极限运动爱好者,如滑板、滑雪等项目,手腕部位需要频繁承受冲击和扭转力量,若运动姿势不正确,手腕扭伤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方式也可能导致手腕扭伤,比如从高处跳下时,手部着地的姿势不正确,手腕无法有效缓冲冲击力,容易造成手腕扭伤;或者提拿过重的物品时,手腕处于不恰当的姿势,也可能引发扭伤。
2.环境因素影响
地面状况等环境因素也会对手腕扭伤产生影响。例如在湿滑的地面行走或运动时,脚部的平衡受到影响,在试图保持平衡时手部可能会不自觉地用力或做出不当动作,从而增加手腕扭伤的风险。在一些不平整的场地进行活动时,如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手腕需要不断调整以保持身体平衡,也更容易发生扭伤。
五、疾病因素
1.关节炎等疾病
某些关节疾病会影响手腕关节的状态,进而增加扭伤风险。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导致手腕关节滑膜炎症、软骨破坏等,使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关节稳定性下降,患者在日常活动中更容易发生手腕扭伤。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在手腕关节周围,会引起关节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使得手腕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降低,容易出现扭伤情况。
2.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间接导致手腕扭伤。例如外周神经病变,会影响到手部肌肉的神经支配,导致肌肉力量减退或感觉异常,患者可能无法及时感知手腕受到的外力并做出相应的保护动作,从而增加手腕扭伤的可能性。像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出现周围神经损害,影响到手部肌肉的正常功能,容易在日常活动中发生手腕扭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