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适当制动,48小时内冷敷、加压包扎且抬高患肢,若有严重症状及时就医评估损伤程度并接受专业治疗,之后分早期、中期、后期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做简单康复训练,中期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后期开展平衡和步态训练等以促进恢复。
一、休息与制动
立即停止活动:膝盖扭伤后应马上停止导致扭伤的动作,避免进一步损伤。比如正在进行跑步、跳跃等运动时发生膝盖扭伤,应立刻停下脚步。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需如此,因为继续活动会加重膝盖周围软组织(如韧带、肌肉等)的损伤程度。对于儿童,玩耍时若出现膝盖扭伤,更要及时停止玩耍动作,防止损伤加重影响后续恢复;成年人运动时一旦膝盖扭伤,也应迅速停止运动,给膝盖创造良好的初始恢复环境。
适当制动:可以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帮助制动,限制膝盖的活动。制动能减少受伤部位的受力,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例如,轻度膝盖扭伤时,使用短时间的拐杖辅助行走,能让膝盖得到休息,促进损伤组织的自我修复。儿童若膝盖扭伤,制动时要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且要注意器具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避免对儿童造成二次伤害;成年人制动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确保制动效果。
二、冷敷与加压包扎
冷敷:在扭伤后的48小时内进行冷敷,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一次。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以常见的急性膝盖扭伤为例,冷敷可以降低受伤部位的温度,抑制炎症反应和肿胀的进一步发展。儿童进行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皮肤;成年人冷敷时也要注意把握好时间和温度,确保冷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膝盖进行加压包扎,能进一步减轻肿胀。加压包扎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加压效果。比如用弹性绷带围绕膝盖进行包扎,从远端向近端包扎,逐渐增加压力。儿童膝盖扭伤后加压包扎时,要由专业人员操作,确保包扎松紧合适,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和皮肤状况;成年人自己进行加压包扎时也要掌握好力度和方法,保证包扎效果又不影响正常血液循环。
三、抬高患肢
将患肢抬高:受伤的膝盖应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可以用枕头等将膝盖垫高。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帮助将其受伤的下肢抬高,比如让儿童躺着时,用合适高度的枕头把受伤的腿垫起来;成年人自己也应主动将患肢抬高,如坐在椅子上时,把受伤的腿搭在另一个凳子上,使膝盖高于心脏位置,从而促进血液回流,加快肿胀消退。
四、及时就医评估
判断损伤程度:如果膝盖扭伤后疼痛剧烈、肿胀明显、出现畸形或者无法负重行走,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磁共振成像等)来判断膝盖扭伤的具体程度,是单纯的软组织损伤还是伴有韧带撕裂、骨折等情况。儿童膝盖扭伤后出现上述严重表现时,家长要尽快带孩子就医,因为儿童的骨骼和软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损伤可能会对其未来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成年人同样要重视这些严重症状,及时就医明确损伤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接受专业治疗:根据损伤的不同程度,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是轻度软组织损伤,可能会给予休息、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但儿童要谨慎使用)、康复训练等治疗;如果是韧带撕裂或骨折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石膏固定、手术治疗等。例如,对于韧带部分撕裂的患者,可能会采用石膏固定的方法让膝盖保持稳定,促进韧带修复;对于骨折患者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固定等处理。
五、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受伤1-2周内):在疼痛和肿胀有所缓解后,可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患者用力绷紧大腿前面的肌肉,保持5-10秒钟,然后放松,重复进行。儿童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时,要在家长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训练加重损伤;成年人也应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逐步开展康复训练。
中期康复(受伤2-6周):可以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在无痛范围内缓慢进行膝关节的弯曲和伸直动作。比如坐在椅子上,缓慢地将受伤的腿伸直和弯曲,但要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儿童中期康复训练时要更加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因动作不当影响恢复;成年人则可以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训练的幅度和强度,但仍要以不引起明显疼痛和不适为度。
后期康复(受伤6周后):当膝盖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增强膝盖的稳定性和下肢的运动功能。例如进行单腿站立平衡训练等。儿童后期康复训练要逐步提高难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成年人则可以通过这些训练更好地恢复正常的生活和运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