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病变是机体防御反应,由刺激引起,细胞形态功能正常,适当治疗可恢复;癌症是细胞异常增殖且不受控,有无限增殖等特性,细胞形态功能异常。某些慢性炎性病变有癌变可能,受持续时间、程度影响。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区分,炎性病变有典型炎症表现等,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应对炎性病变要查因治疗随访,癌症需综合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治疗需特殊考虑。
癌症的本质:癌症是由于细胞的异常增殖且这种增殖不受机体正常调控所引起的疾病。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特性。例如肺癌细胞会不断增殖形成肿瘤,并且可以侵犯周围组织甚至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与正常细胞有很大差异,往往呈现异形性,如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核质比增大等。
炎性病变发展为癌症的可能性及相关因素
某些炎性病变有癌变风险:一些慢性炎性病变长期存在可能会增加癌变的几率。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它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在长期炎症刺激下,胃黏膜上皮和腺体可能发生萎缩、肠上皮化生等改变,进而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病程较长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明显增高。
相关因素
炎症持续时间:炎性病变持续时间越长,对组织细胞的刺激就越持久,细胞发生异常改变的概率也就越高。例如慢性肝炎如果持续多年不愈,肝脏反复受到炎症损伤和修复,就容易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炎症程度:严重的炎性病变往往意味着机体受到较强的刺激,更易导致细胞的基因等发生改变。比如重度的宫颈糜烂(其实是宫颈的慢性炎症表现),相比轻度炎症,其癌变风险会有所增加。
如何区分炎性病变和癌症
临床表现
炎性病变:一般有相对较典型的炎症表现,如局部红、肿、热、痛,全身可能有发热等表现,但症状相对较为局限和典型,通过抗感染等抗炎治疗后症状多可明显缓解。例如普通的皮肤疖肿,局部红肿热痛,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后炎症可消退。
癌症:早期癌症往往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肿块、疼痛、出血、消瘦等多种非特异性症状。比如肺癌早期可能仅有咳嗽等非典型症状,而晚期可能出现咯血、胸痛、消瘦等;胃癌早期可能有上腹部不适、隐痛等,晚期会出现呕血、黑便、极度消瘦等。
影像学检查
炎性病变: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局部的炎性渗出、肿胀等改变,边界可能相对模糊,但经过抗炎治疗后病变会有明显的变化,如炎症渗出吸收、肿胀消退等。例如肺部的炎性结节,抗炎治疗后结节可能缩小或消失。
癌症:影像学上癌症病灶多有其独特表现,如肿块边界不清、有毛刺征、分叶征等,且一般不会随抗炎治疗而明显缩小。例如肺部的癌症结节,即使使用抗生素治疗,结节大小变化往往不明显。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区分炎性病变和癌症的金标准。炎性病变在病理下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等炎症性改变,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而癌症在病理下可见异形性的癌细胞,如细胞排列紊乱、核分裂象增多等。
对于炎性病变和癌症的应对建议
炎性病变:一旦发现炎性病变,应积极查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感染因素引起的炎性病变,如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等,应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等一般支持治疗。对于慢性炎性病变,要定期随访,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
癌症:癌症的治疗需要根据癌症的类型、分期等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早期癌症通过手术等治疗有可能达到根治的效果,中晚期癌症则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对于有炎性病变可能发展为癌症风险的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等,要更加密切地随访,以便早期发现癌变迹象并及时处理。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儿童发生炎性病变时,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治疗炎性病变时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例如儿童的炎性感染,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同时,对于儿童的炎性病变也要重视,因为儿童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等。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炎性病变或癌症时,往往身体机能衰退,合并症较多。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需要更加全面地评估。例如老年人的炎性病变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对其他脏器功能的影响。对于老年人的癌症,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情况,在治疗强度上可能需要相对温和一些,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主。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如果发生炎性病变或怀疑癌症,诊断和治疗都需要非常谨慎。例如妊娠期的炎性感染,使用药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对于妊娠期怀疑癌症的情况,需要多学科会诊,权衡孕妇和胎儿的利益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