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病变是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病变,分感染性、异物性、免疫相关性等,不一定是癌症但部分有癌变风险,诊断靠影像学、病理学、实验室检查等,不同人群肉芽肿性病变有不同特点及应对,儿童要重视感染排查等,老年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等,女性要考虑内分泌等因素,男性要排查职业相关等情况。
一、肉芽肿性病变的定义与分类
肉芽肿性病变是一种以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病变。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梅毒螺旋体等感染引起)、异物性肉芽肿(如手术缝线、滑石粉等异物引起)、免疫相关性肉芽肿(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等。
二、肉芽肿性病变与癌症的关系
(一)肉芽肿性病变不一定是癌症
1.感染性肉芽肿
以结核性肉芽肿为例,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会在局部形成结核结节,即肉芽肿。通过抗结核治疗,病灶可以得到控制甚至治愈,这与癌症的生物学行为完全不同。癌症是细胞的恶性增殖,具有无限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特性,而结核性肉芽肿是机体对结核杆菌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性病变。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经过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多数结核性肉芽肿患者预后良好,与癌症的转归有本质区别。
对于真菌性肉芽肿,如组织胞浆菌感染引起的肉芽肿,通过抗真菌治疗,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也不是癌症。
2.异物性肉芽肿
当体内有手术缝线等异物时,机体的巨噬细胞等会围绕异物形成肉芽肿,这是机体对异物的一种清除和包裹反应,与癌症毫无关联。通过取出异物等处理,病变可恢复,不具有癌症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3.免疫相关性肉芽肿
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的关节周围肉芽肿性病变,是由于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炎症反应形成的肉芽肿。通过调整免疫治疗等措施,可以控制病情,但并非癌症。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肉芽肿性病变不会像癌症那样无限制地侵袭周围组织并发生远处转移。
(二)部分肉芽肿性病变有癌变风险
1.特定感染性肉芽肿
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会出现肉芽肿性病变,长期不愈的情况下有发展为胃癌的潜在风险。有研究表明,在一些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肉芽肿形成的部位,由于炎症反复刺激,细胞可能发生恶性转化。比如,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引起胃黏膜反复的肉芽肿性炎症反应,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在修复过程中出现基因变异等情况,增加胃癌的发生几率。
皮肤的慢性溃疡伴肉芽肿性病变,若长期不愈合,也有癌变可能,如皮肤鳞状细胞癌可在慢性溃疡基础上发生,其形成过程中可能有肉芽肿性炎症参与。
三、肉芽肿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于肺部肉芽肿性病变,可发现肺部结节、肿块等阴影。例如,肺结核引起的肺部肉芽肿性病变在X线上可表现为典型的结核病灶形态,如团块状阴影、空洞等。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肉芽肿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对于肺部的微小肉芽肿病变,CT比X线更具优势。例如,在诊断早期肺结节病的肉芽肿性病变时,高分辨率CT可以准确观察到肺内结节的分布、大小等特征。
MRI检查:在一些部位的肉芽肿性病变诊断中也有应用,如中枢神经系统的肉芽肿性病变,MRI可以多方位成像,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病理学检查
是诊断肉芽肿性病变的金标准。通过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观察肉芽肿的形态、结构以及组成细胞的特点等。例如,对于皮肤肉芽肿性病变,可通过皮肤活检,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典型的肉芽肿结构,以及其中细胞的类型,从而鉴别是感染性、异物性还是免疫相关性肉芽肿等。
3.实验室检查
感染性肉芽肿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结核杆菌感染的患者可能有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阳性、血沉增快、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肉芽肿性病变可能有自身抗体阳性,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有类风湿因子阳性等。
(二)与癌症的鉴别
1.生物学行为鉴别
癌症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会不断侵袭周围组织并可通过血液、淋巴等途径转移到远处器官。而肉芽肿性病变中的细胞增殖是有限的,是机体免疫反应的一部分,不会无限制地增殖和转移。例如,癌症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可发现肿瘤有明显的浸润和转移灶,而肉芽肿性病变一般不会有这些表现。
2.治疗反应鉴别
癌症的治疗通常需要综合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且治疗后复发和转移风险较高。而肉芽肿性病变的治疗根据病因不同有不同方式,感染性肉芽肿经相应抗感染治疗后病变可明显改善,免疫相关性肉芽肿经调整免疫治疗后病情可得到控制,与癌症的治疗及转归有很大差异。
四、不同人群肉芽肿性病变的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人群
1.特点
儿童肉芽肿性病变可能与感染因素关系密切,如结核杆菌感染在儿童中也可引起肉芽肿性病变,且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变发展可能较快。例如,儿童原发性肺结核可表现为肺部明显的肉芽肿性病变,可能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且由于儿童对结核杆菌的易感性,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2.应对
对于儿童肉芽肿性病变,要高度重视感染性因素的排查。如怀疑结核感染,要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等检查。在诊断过程中要避免过度辐射,如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上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结核等治疗方案,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的药物。
(二)老年人群
1.特点
老年人群的肉芽肿性病变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感染性肉芽肿的发生几率可能增加,同时老年人群的肉芽肿性病变需要警惕癌变风险。例如,老年肺部肉芽肿性病变患者,在排查感染因素的同时,要关注是否有癌变可能,因为老年人本身是癌症的高发人群,基础疾病多可能影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2.应对
老年人群进行肉芽肿性病变诊断时,要全面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在检查方面,要综合评估各项检查的风险和收益。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状况,选择对机体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对于有癌变风险的肉芽肿性病变,要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癌变情况。
(三)女性人群
1.特点
女性的免疫相关性肉芽肿性病变可能与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出现皮肤等部位的肉芽肿性病变。同时,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肉芽肿性病变的表现可能会有所变化。
2.应对
女性人群诊断肉芽肿性病变时,要考虑内分泌等因素对病变的影响。在治疗免疫相关性肉芽肿性病变时,要关注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哺乳期等,选择对女性生殖系统等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例如,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权衡对女性生育功能等的影响。
(四)男性人群
1.特点
男性的肉芽肿性病变也可能有其特点,如一些职业暴露导致的异物性肉芽肿在男性中可能相对多见,如从事建筑等行业的男性可能因接触较多异物而发生异物性肉芽肿。
2.应对
男性人群诊断肉芽肿性病变时,要询问职业等相关情况,排查异物性肉芽肿等可能。治疗时要根据男性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对于职业相关的异物性肉芽肿,要考虑工作环境的改善等措施,同时关注治疗对男性生殖等系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