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急救需先评估环境与患者状况,无反应则启动急救系统,实施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使用AED按提示操作,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判断环境与患者状况
1.首先快速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确保施救者和患者处于无危险的环境中,如远离漏电区域、交通干道等。
2.立即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喊,判断患者有无反应,若没有反应,说明可能发生心脏骤停。
二、启动急救系统
1.呼叫急救人员,可让身边的人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急救电话,获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支援。
对于儿童患者,如果是1岁-8岁的儿童发生心脏骤停,也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同时开始心肺复苏;如果是婴儿(1岁以下),在呼叫急救人员后进行心肺复苏。
三、实施心肺复苏(CPR)
1.胸外按压
对于成人患者,将患者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施救者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120次/分钟。
对于儿童患者,用一只手或双手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5厘米(1岁-8岁儿童),按压频率同样为100次/分钟-120次/分钟。
对于婴儿患者,用两手指(中指和无名指)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4厘米,按压频率100次/分钟-120次/分钟。
2.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对于成人患者,用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将下颌向上抬起,使气道畅通。对于儿童和婴儿患者,同样用仰头抬颌法,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损伤颈部。
3.人工呼吸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在开放气道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持续1秒以上,确保胸廓起伏。对于成人患者,每次人工呼吸吹气量约500-600毫升;对于儿童患者,吹气量约为每次8-10毫升/千克体重;对于婴儿患者,吹气量约为每次5-10毫升/千克体重。
四、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1.当AED到达现场后,按照AED的语音提示操作。
首先打开AED电源,然后将电极片按照图示粘贴在患者胸部,一个电极片贴在右锁骨下方,另一个贴在左乳头外侧。
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如果提示需要除颤,立即按下电击按钮进行电击除颤。在电击后,应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大约进行5个循环(约2分钟)的心肺复苏后,再次使用AED分析心律,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再次除颤。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婴儿和儿童心脏骤停的原因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窒息、严重感染等不同。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力度和部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例如婴儿的胸廓和骨骼较脆弱,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力度要适中。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生心脏骤停时,除了进行心肺复苏等常规操作外,要及时向急救人员提供患儿的病史等相关信息,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可能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相关。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存在的骨骼、关节等退行性病变,操作时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等情况。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在后续的医疗处置中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