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有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还会增加脑卒中风险、引发心力衰竭、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不同年龄段及有基础病史的患者相关表现和风险有所不同。
一、房颤的症状
1.心悸
患者常感觉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强,部分患者会明显察觉到心脏跳动紊乱。例如,一些年轻房颤患者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后可能更易出现心悸症状,这是因为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室率不规则,导致心脏泵血节律异常,从而引发心悸感。对于老年房颤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本身有所下降,房颤时这种心悸症状可能会更明显且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2.气短
在轻度活动甚至休息时都可能出现气短症状。这是由于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肺循环淤血。比如,房颤患者在爬一层楼梯时就会感觉气不够用,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身体活动时对氧气的需求,进而出现气短表现。不同年龄段的房颤患者,气短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本身肺功能也有一定程度减退,房颤时气短症状会更易被诱发且更严重。
3.乏力
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影响日常活动能力。这是因为房颤导致心脏的泵血效率降低,全身器官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能量代谢受到影响。例如,房颤患者可能原本可以正常上班工作,但患病后工作一段时间就会感到极度乏力,需要休息。对于儿童房颤患者(虽然儿童房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乏力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因为儿童身体处于快速生长阶段,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房颤导致的血液供应不足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二、房颤的危害
1.脑卒中风险增加
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容易淤积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血管时,就会导致脑栓塞,即脑卒中。据相关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人群的5-7倍。对于老年房颤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脑卒中的危害更为严重,一旦发生脑卒中,可能会导致患者残疾、认知功能障碍等。女性房颤患者在绝经后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脑卒中风险可能相对更高一些。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房颤患者,其脑卒中风险会进一步升高,因为这些基础疾病会加重血管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
2.心力衰竭
长期房颤会使心脏功能逐渐受损,引发心力衰竭。房颤时心室率不规则且可能增快,导致心脏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长期下去会使心肌重构,心脏扩大,收缩和舒张功能均下降。例如,一些慢性房颤患者逐渐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儿童房颤导致心力衰竭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心脏功能和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心脏还在发育阶段,房颤对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病史的房颤儿童,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3.认知功能障碍
房颤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研究发现,房颤引起的脑血流量减少、微栓塞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脑部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老年房颤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等。女性房颤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在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可能也有一定的易感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房颤患者,这种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升高。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房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会更高,因为其脑部血管基础已经存在问题,房颤导致的脑部血流异常等因素会进一步加重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