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急救包括环境与患者评估,启动急救系统,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使用AED,后续还有高级生命支持及转运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判断环境与评估患者
1.环境评估: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远离危险区域,如避免在车辆行驶的道路旁等可能再次受到伤害的环境中进行抢救。
2.评估患者: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心脏骤停,可通过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喊“你怎么了”来判断意识,同时触摸颈动脉(位于气管旁的颈总动脉)来判断脉搏,一般要求在10秒内完成判断。若患者无意识且无脉搏,提示心脏骤停。
二、启动急救系统
1.呼叫急救人员: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清晰告知现场具体位置、患者大致情况等信息,让急救人员尽快赶到现场。
2.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现场配备有AED,应尽快获取并准备使用。
三、心肺复苏(CPR)
1.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按压姿势:跪于患者一侧,双手重叠,手指交叉抬起,用上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压,儿童患者可用单手掌根按压,婴儿患者可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用两手指按压。
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厘米,儿童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
2.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将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置于下颌骨下方,将下颌抬起,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保持气道通畅。
3.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呼吸,成人每次人工呼吸吹气时间不少于1秒,吹气量约500-600毫升;儿童和婴儿吹气时要注意气量不宜过大,避免过度通气。可采用口对口、口对鼻或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通常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即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反复进行。
四、使用AED
1.连接AED电极片:将AED电极片按照图示正确粘贴在患者胸部,一片贴于右锁骨下方,另一片贴于左乳头外侧。
2.分析心律: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若提示需要除颤,在确保所有人都未接触患者时,按下电击按钮进行电击除颤。
3.继续心肺复苏:电击后应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从胸外按压开始,大约进行5个循环(约2分钟)后再评估患者心律等情况,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再次使用AED。
五、后续处理
1.急救人员赶到后,会进一步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如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药物(如肾上腺素等)、进行气管插管等进一步的生命支持措施。
2.患者被转运至医院后,会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如检查心脏情况、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以明确心脏骤停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心脏骤停原因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窒息等有关。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注意按压和通气的力度和频率要适合儿童年龄特点,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同时要尽快查找儿童心脏骤停的原因,如是否有气道异物等情况。
2.婴儿:婴儿心脏骤停多与呼吸道阻塞、感染等有关。在开放气道时头部后仰程度要适度,避免过度后仰造成气道进一步梗阻。进行胸外按压时要用两手指按压,频率和深度要严格按照儿童心肺复苏的标准进行,并且要更加迅速地启动急救系统,因为婴儿病情变化更快。
3.老年人:老年人心脏骤停常见原因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基础心脏疾病。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存在的骨质疏松等情况,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肋骨骨折等并发症。同时,在后续治疗中要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