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气血虚有诸多常见症状,面色与皮肤方面表现为面色萎黄、皮肤干燥;身体感觉方面有乏力疲倦、头晕目眩;月经与白带方面可见月经量少、白带清稀;还有心悸气短、睡眠不佳等情况。
面色萎黄:产后气血虚的女性往往面色缺乏红润,呈现出萎黄色。这是因为气血不足无法充分滋养面部肌肤,从中医角度看,气具有推动血液运行、温养全身的作用,血能濡养面色,气血虚则面部失于气血的温煦与滋养,导致面色萎黄。从现代医学角度,可能与产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后,营养物质摄入或吸收不足,影响了面部皮肤的正常代谢有关,例如产后饮食结构不合理,蛋白质、铁等造血原料摄入不够,就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影响面色。
皮肤干燥:皮肤失去气血的滋润,会变得干燥、缺乏光泽。气血是皮肤的营养来源,气血虚时,皮肤的水分和营养供应减少,使得皮肤弹性下降,变得干燥粗糙。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产妇,这种情况可能有不同表现,年轻产妇可能皮肤干燥程度相对较轻,但也会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而年龄稍大的产妇,由于自身基础代谢相对缓慢,气血虚导致的皮肤干燥可能更为明显。
身体感觉方面
乏力疲倦:产后常常会感觉浑身乏力,即使经过短暂休息也难以缓解。气有推动机体功能活动的作用,气虚则推动无力,会出现肢体倦怠、精神不振的情况;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虚则不能上荣头目,也会导致疲倦乏力。生活方式上,产后需要照顾婴儿,频繁的夜间哺乳等会消耗大量体力,如果本身气血虚,就更容易陷入乏力疲倦的状态。比如有的产妇产后需要每隔2-3小时喂一次奶,长期睡眠不足且气血虚,会明显感觉身体极度疲倦。
头晕目眩:容易出现头晕的症状,严重时会感觉头目眩晕,甚至站立不稳。气血虚不能上荣头目,头目失于气血的滋养,就会引发头晕目眩。对于有贫血病史的产妇,产后气血虚更容易加重头晕目眩的症状。在产后活动时,如从卧位突然变为站位,这种头晕目眩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体位变化时,气血不能及时供应到头部,加重了头目失养的情况。
月经与白带方面
月经量少:产后月经恢复后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气血是月经形成的基础,气血虚则血海不足,导致月经量少。不同生育年龄的产妇,月经量少的表现可能不同,年轻产妇可能只是月经量较孕前明显减少,而年龄较大的产妇可能还会伴有月经周期的改变等。如果产后气血虚没有得到及时调理,月经量少的情况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影响子宫的恢复等。
白带清稀:白带的质地会比较清稀。从中医角度,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产后气血虚往往也与脾虚有关,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白带清稀。对于有妇科炎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气血虚可能会使白带清稀的情况加重,而且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因为气血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了阴道的自净作用。
其他方面
心悸气短:心脏得不到气血的充分滋养,会出现心悸的症状,同时呼吸时会感觉气短。气血虚则心脏失养,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气血虚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悸;肺主气司呼吸,气血虚影响肺的功能,就会出现气短的情况。在产后活动时,如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就可能会加重心悸气短的症状,因为活动时机体对气血的需求增加,而气血虚无法满足,从而表现出更明显的心悸气短。
睡眠不佳:产后睡眠质量差,难以入睡或容易惊醒。气血虚会影响心神的安宁,心主神明,气血虚则心神失养,导致睡眠不安。不同生活方式的产妇,如有的产妇产后精神压力较大,担心婴儿的健康等,会进一步加重睡眠不佳的情况。例如有的产妇产后处于焦虑状态,气血虚加上精神压力,会严重影响睡眠,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症状,长期睡眠不佳又会反过来加重气血虚的状况,形成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