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有心悸、气短、乏力、头晕或晕厥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节律控制(药物、电复律)、心率控制(药物)、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药物选择因情况而异)、导管消融治疗(药物效果不佳等时考虑)及生活方式调整(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
一、房颤的症状
1.心悸:患者常感觉心脏跳动紊乱、心慌,就像心脏在里面乱撞一样,这是房颤比较常见的症状,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者饮酒后可能会更明显,不同年龄、性别的房颤患者都可能出现,有基础心脏疾病或者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
2.气短: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就会感觉呼吸急促,比如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这是因为房颤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年龄较大的人群、本身有肺部基础疾病或者心脏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出现气短症状。
3.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力气,做事情提不起劲,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出现乏力表现,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病史较长的房颤患者可能更易出现乏力情况。
4.头晕或晕厥:部分房颤患者会出现头晕甚至晕厥,这是因为房颤时心脏节律不规则,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老年人、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房颤患者发生头晕或晕厥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房颤的治疗方法
1.节律控制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来尝试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比如胺碘酮等,但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等,不同药物有不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电复律:通过电击的方法来恢复窦性心律,适用于紧急情况或者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对于有严重心脏疾病、高龄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评估电复律的风险和收益。
2.心率控制
药物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等药物来控制心室率,使心率维持在相对合适的范围,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调整,比如儿童一般不首选这些药物控制心率,而老年人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
3.抗凝治疗
目的: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因为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会导致脑栓塞、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药物选择: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等),华法林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剂量,新型口服抗凝药相对更方便,但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对于不同年龄、肾功能情况的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比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某些新型口服抗凝药需要调整剂量,老年人使用抗凝药物要注意出血风险等。
4.导管消融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症状明显的房颤患者,可以考虑导管消融治疗,通过导管介入的方法破坏心脏内导致房颤的异常电活动病灶,年轻、基础心脏情况较好的房颤患者可能更适合导管消融治疗,但也需要评估手术风险。
5.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对于各个年龄、性别的房颤患者,都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比如老年人可以适当减少钠盐摄入,以降低高血压等相关风险,从而间接影响房颤的病情。
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运动,如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强度和方式不同,年轻人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老年人则要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运动前需要咨询医生。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重房颤的病情,无论是哪个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应该戒烟限酒,比如男性房颤患者如果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房颤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