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按功效分为泻下类、润下类、峻下逐水类及其他相关类,泻下类的大黄适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芒硝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润下类的火麻仁适合老人等津血不足肠燥便秘、郁李仁用于肠燥便秘及水肿胀满等;峻下逐水类的甘遂一般不用于普通便秘,仅特殊病症医生辨证下用且儿童、孕妇等禁用;其他相关类的当归适合血虚肠燥便秘、肉苁蓉适用于肾阳不足等引起的便秘,儿童使用均需谨慎。
一、泻下类中药
(一)大黄
1.作用机制:大黄能刺激大肠黏膜,增加推进性蠕动,促进排便。其主要含蒽醌衍生物,可增加肠张力和蠕动,促进排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中的番泻苷类物质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分解为苷元,能刺激结肠黏膜,使肠液分泌增加,蠕动加快。
2.适用人群:适用于实热积滞引起的便秘,对于青壮年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油腻导致胃肠积热出现便秘的情况较为适用,但孕妇应慎用,因为大黄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有引起流产的风险。
(二)芒硝
1.作用机制:芒硝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在肠内不易被吸收,解离出的硫酸根离子等增大肠内容积,刺激肠壁,引起机械性刺激,促进肠蠕动而排便。
2.适用人群: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等情况,对于成年患者因胃肠实热导致的便秘可使用,但哺乳期女性及孕妇需谨慎,因为芒硝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或对孕妇产生不良影响。
二、润下类中药
(一)火麻仁
1.作用机制:火麻仁含有丰富的脂肪油,能润滑肠道,且润燥滑肠作用缓和,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等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其脂肪油在肠道内可被肠液酶解产生脂肪酸,刺激肠黏膜,使分泌增加,蠕动加快,从而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2.适用人群:尤其适合年老体衰、产后等血虚津亏引起便秘的人群,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使用。
(二)郁李仁
1.作用机制:郁李仁含苦杏仁苷、脂肪油、挥发性有机酸等,能润滑肠道,且可促进肠道蠕动。苦杏仁苷在体内分解产生微量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使肠管蠕动缓和,从而达到润肠通便的效果。
2.适用人群:适用于肠燥便秘及水肿胀满等情况,对于一般人群的肠燥便秘可使用,但阴虚液亏及孕妇应慎用,阴虚液亏者本身阴液不足,使用郁李仁可能会加重阴虚症状,孕妇使用可能影响胎儿。
三、峻下逐水类中药(需谨慎使用)
(一)甘遂
1.作用机制:甘遂能刺激肠黏膜,引起炎症性充血,促进肠蠕动而致泻。但该类药物泻下作用强烈,临床应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2.适用人群:一般不用于普通便秘的治疗,仅在一些严重的水肿兼便秘等特殊病症中在医生严格辨证下使用,由于其毒性较强,儿童、孕妇及体质虚弱者绝对禁用,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易受药物毒性影响,孕妇使用可能导致流产等严重后果,体质虚弱者使用可能进一步损伤正气。
四、其他相关中药
(一)当归
1.作用机制: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肠燥引起的便秘。当归中的挥发油及阿魏酸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其水溶性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有兴奋子宫平滑肌作用,同时当归中的成分可促进造血功能,增加肠道血液供应等,从而起到润肠通便及补血的作用。
2.适用人群:适合血虚兼便秘的人群,如女性因月经、妊娠、产后等导致血虚出现便秘的情况,儿童使用当归需根据年龄和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应用,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和反应与成人不同。
(二)肉苁蓉
1.作用机制:肉苁蓉能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其含有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苷类等多种成分,可调节肠道菌群,增加肠道内容物容积,促进肠道蠕动。
2.适用人群: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引起的便秘,对于中老年因肾虚导致便秘的人群较为适用,儿童一般不轻易使用肉苁蓉来治疗便秘,除非有明确的中医辨证为肾阳不足等情况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