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积食引起发热可从观察伴随症状、结合病史、就医检查三方面入手。观察伴随症状包括消化系统的食欲减退、腹胀、口臭、大便异常,以及全身的中低热、精神稍差;结合病史看近期饮食量种类、规律改变及既往积食史;就医检查有腹部触诊见腹部胀满轻度压痛、口腔检查见舌苔厚腻,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无明显细菌感染特异性表现等可辅助判断。
一、观察伴随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变化:儿童积食时通常会出现食欲明显减退的情况,表现为不想进食或者进食量较平时减少很多。这是因为积食导致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影响了正常的消化和食欲刺激机制。例如,平时能吃一碗饭的孩子,积食时可能只吃几口就表示吃饱了。
腹胀表现:腹部可能会有胀满感,家长可以通过触摸孩子的腹部来感知,会发现腹部较硬,轻轻叩击时可能有咚咚的声响。这是由于食物在肠道内不能及时消化排空,导致肠道内气体和食物积聚,引起腹胀。
口臭情况:口腔中会散发难闻的酸臭味,这是因为积食后食物在胃肠道内发酵,产生有异味的气体,通过口腔呼出。比如孩子早晨起床后,家长能明显闻到孩子口腔中有酸臭气味。
大便异常:可能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的情况,或者大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大便的性状和频率与平时相比有明显改变。这是因为积食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导致大便排出异常。
2.全身症状表现
发热特点:积食引起的发热一般体温多为中低热,体温通常在38℃左右,很少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的情况。这是因为积食导致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等引起的机体反应相对温和。而且体温可能会在一天内有波动,一般在傍晚时分可能会相对高一些,这与孩子一天的进食等情况导致积食程度变化有关。
精神状态:孩子可能会出现精神稍差的情况,比如不像平时那样活泼好动,可能会比较安静或者烦躁不安。这是因为身体处于不舒服的状态,影响了孩子的精神状态。但一般不会出现精神萎靡、意识不清等严重情况,因为积食本身引起的全身影响相对局限在消化系统及相关的轻度反应。
二、结合病史判断
1.近期饮食情况
进食量和种类:如果孩子近期有暴饮暴食的情况,比如短时间内吃了过多的肉类、甜食或者油炸食品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就容易引起积食。例如,孩子一顿饭吃了很多炸鸡、蛋糕等,超出了胃肠道的消化能力,就增加了积食的风险。
进食规律改变:突然改变了孩子的进食规律,比如原本定时定量进食,突然吃得过多或者进食时间不规律,也可能导致积食。比如孩子平时早餐吃半碗粥,某天早餐吃了一大碗面条,可能就会引起胃肠道负担加重,进而引发积食相关问题。
2.既往积食史:如果孩子既往有过多次积食的经历,那么这次再次出现发热等情况时,积食引起发热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过积食的孩子胃肠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再次遇到饮食不当等情况时,更容易出现积食进而引发发热等表现。例如,孩子之前因为吃多了饺子出现过积食发热,这次又因为类似的饮食情况再次出现发热,就需要考虑积食的可能。
三、就医检查辅助判断
1.体格检查
腹部触诊:医生会对孩子的腹部进行触诊,了解腹部的柔软程度、有无压痛等情况。如果是积食引起的发热,腹部触诊可能会发现腹部胀满,有轻度的压痛,但一般没有明显的反跳痛等严重腹膜炎表现。
口腔检查:查看口腔黏膜情况,有无舌苔厚腻等表现。积食的孩子往往舌苔会比较厚,呈现白色或者黄色厚腻的状态,这是积食在舌苔上的一种体现。
2.实验室检查:一般积食引起的发热,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可能没有明显的细菌感染等特异性表现,白细胞计数等可能在正常范围或者轻度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大。如果血常规等检查显示有明显的细菌感染等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排查其他发热原因,但如果只是轻度异常或者无明显异常,结合其他表现则更支持积食引起发热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