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肌电活动异常;胸部X线可见心影增大、肺淤血等;超声心动图能评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等,观察心室壁运动及心房、二尖瓣情况;CMR可发现心肌水肿、纤维化等;实验室检查中脑钠肽等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程度相关,部分患者肌钙蛋白轻度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一、心电图检查
1.特点及意义
心电图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及ST-T改变等心肌损害表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常见QRS波群低电压、ST-T改变,少数患者可出现病理性Q波,多在Ⅰ、aVL或Ⅱ、Ⅲ、aVF导联上,类似心肌梗死的Q波改变,可能与心肌纤维化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心电图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主要是反映心肌电活动的异常情况,对于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有辅助价值。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发现,约有一定比例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心电图的上述改变,通过心电图监测可以初步提示心肌电活动的异常状态。
二、胸部X线检查
1.表现及意义
心脏大小:可见心影增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心影呈普大型,不同年龄患者心脏大小的判断标准有所不同,一般成人心胸比大于0.5则提示心影增大。对于儿童患者,也有相应的正常心胸比范围,若超出正常范围则提示可能存在心脏扩大。例如,通过胸部X线片测量心影大小,能直观看到心脏的整体形态和大小变化,心影增大是扩张型心肌病较为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反映了心脏结构的改变。
肺淤血情况:可出现肺纹理增多、肺淤血甚至肺水肿表现,如肺门阴影增大模糊等。这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肺循环淤血有关,不同性别患者肺淤血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但总体是反映心脏功能对肺循环影响的重要指标。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
1.主要指标及意义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是评估左心室大小的重要指标,正常成人LVEDD一般小于55mm,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DD明显增大,可超过正常范围。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正常参考值,儿童的LVEDD正常范围相对较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范围。例如,研究显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DD往往显著高于正常人群,通过测量该指标可以明确左心室的扩大程度。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反映左心室的收缩功能,正常LVEF大于50%,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F明显降低,可低于50%甚至更低。对于不同性别患者,LVEF的正常范围基本一致,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男性和女性患者LVEF下降的速度和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超声心动图还可观察到心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这是由于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收缩力普遍下降,心室壁运动不协调所致。此外,还可评估心房大小、二尖瓣反流等情况,二尖瓣反流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反流程度也可在超声心动图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评估。
四、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
1.优势及表现
CMR对心肌组织特性的评估具有独特优势,可发现心肌水肿、纤维化等改变。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能清晰显示心肌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对于不同年龄患者,CMR可以更精准地观察心肌的细微结构变化。例如,通过CMR可以发现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分布情况,这对于了解心肌病变的深度和广度有重要意义,相比其他检查方法,CMR在心肌组织特征分析方面更具优势,能够为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五、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减退,BNP和NT-proBNP水平常升高,且其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相关。不同年龄患者的正常参考值不同,一般来说,年龄越大,BNP和NT-proBNP的正常上限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老年患者中,其正常范围相对较低年龄患者会有所变化,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无论年龄、性别如何,当心功能受损时,这两个指标都会升高,可作为评估心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肌钙蛋白:部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可出现肌钙蛋白轻度升高,提示心肌有损伤,但一般升高幅度不如急性心肌梗死明显。不同性别患者肌钙蛋白升高的临床意义基本一致,主要是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情况,对于判断心肌病变的活动程度有一定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