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可致全身气力虚弱、语声低微,及脾胃、肺等脏腑功能异常;血瘀会引发固定刺痛、头痛等疼痛表现及面色晦暗、肌肤甲错等体表症状;气虚血瘀常见活动后相关症状加重,且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等舌脉表现。
一、气虚的相关症状表现
(一)全身气力方面
气力虚弱:患者会自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比如正常步行一段距离后就会感觉疲惫不堪,相较于同龄人或自身以往状态,更容易出现倦怠感,这是因为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虚则推动无力。从年龄角度看,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更容易出现气虚情况,表现为日常活动稍多便气力不支;儿童若存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不当等情况,也可能出现气虚导致的活动耐受力差。
语声低微:说话时声音低微,气息不足,这是因为气能推动津液运行来滋养声带等发声器官,气虚则推动无力,导致发声无力。对于女性而言,若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如经期、孕期等,可能因气血相对不足而出现语声低微情况;男性若长期过度劳累、耗伤正气,也会出现此类表现。
(二)脏腑功能相关
脾胃气虚: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症状,进食量减少,食物不易消化,可能伴有腹胀,尤其在饭后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气虚则运化、受纳功能失常。从生活方式来看,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节食的人群,脾胃更容易受损出现气虚;有慢性病史的人群,如患有慢性胃炎等疾病,也常存在脾胃气虚情况,影响消化功能。
肺气虚:表现为呼吸气短,稍微活动后气短症状加重,同时容易感冒,因为肺主气司呼吸,又主皮毛,肺气虚则呼吸功能减弱且卫外不固。儿童肺脏娇嫩,肺气虚时易反复感冒;老年人肺功能本身衰退,若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虚情况更常见,容易因外感而病情加重。
二、血瘀的相关症状表现
(一)疼痛方面
固定刺痛:疼痛位置比较固定,比如胸部、腹部等部位出现刺痛,疼痛如针刺一样,夜间时疼痛往往会加重,这是因为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在女性中,若存在气滞血瘀情况,可能会出现痛经,且经色紫暗有血块;对于有外伤病史或长期慢性疾病导致瘀血内阻的人群,也会出现固定部位的刺痛。
头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从年龄角度,老年人若有脑血管病变等基础疾病,容易出现瘀血阻滞脑络导致的头痛;中青年人群若长期精神压力大、熬夜等,可能因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瘀血头痛情况。
(二)体表症状
面色晦暗:面色表现为晦暗无光泽,嘴唇、指甲等部位也可能呈现紫暗之色,这是因为瘀血阻滞,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女性若有内分泌失调等情况,可能出现面色晦暗;有慢性肝病等疾病导致瘀血内阻的患者,也会有面色晦暗、唇甲紫暗表现。
肌肤甲错:皮肤表现得粗糙、干燥,像鱼鳞一样,这是由于瘀血久留,肌肤失于濡养所致。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肤本身逐渐衰退,若有气虚血瘀情况,更易出现肌肤甲错;长期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也可能出现此类体表症状。
三、气虚血瘀常见的综合表现
(一)活动后加重
无论是气虚相关的气力不足表现,还是血瘀导致的疼痛等症状,在活动后往往会加重。例如气虚血瘀的患者在行走、劳作后,全身乏力、气短、疼痛等症状都会比安静休息时明显加重,这是因为活动时气血消耗增加,而气虚不能推动、血瘀阻碍气血运行的矛盾更加突出。儿童在玩耍活动后,若存在气虚血瘀情况,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肢体倦怠等加重表现;老年人活动耐受力本来就差,活动后气虚血瘀相关症状加重更为显著。
(二)舌脉表现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质颜色表现为紫暗,或者舌面上有瘀斑、瘀点,这是血瘀在舌象上的典型表现,因为瘀血内阻会影响舌部的气血运行。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群,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年轻女性若因情志不舒导致气滞血瘀,舌象上可能出现相应改变;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舌质紫暗等血瘀舌象更为常见。
脉细涩:脉象表现为细脉且往来艰涩不畅,细脉反映气虚,因为气不足则脉道不充,涩脉反映血瘀,因为瘀血阻滞脉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脉细涩的表现也有差异,儿童脉细涩相对少见,多在一些先天禀赋异常或患有严重疾病导致气虚血瘀时出现;成年人若长期处于不良生活状态,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出现脉细涩情况;老年人本身脉气相对不足,若有气虚血瘀,脉细涩表现更易被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