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乳腺癌有独特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与孕期生理变化关联密切,诊断时要谨慎选择检查,重视病理学检查,治疗需多学科协作,综合考量孕妇和胎儿情况采取个体化诊疗方案。
一、临床表现特点
(一)症状表现
1.乳房肿块:孕期乳腺癌患者的乳房肿块较为常见,多为无痛性肿块,可单发或多发,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等。研究发现,孕期乳腺癌的肿块大小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与非孕期乳腺癌的肿块特征在触诊表现上有相似之处,不过由于孕期乳房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对肿块的察觉产生一定干扰。
2.乳头乳晕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头溢液,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等。乳头乳晕皮肤可能出现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等,但相对非孕期乳腺癌来说,这些表现的出现频率和典型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异,因为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乳房皮肤及乳头乳晕的状态。
(二)体征特点
1.乳房外观:除了上述肿块、乳头乳晕改变外,乳房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等表现,但相较于炎性乳腺癌的红肿热痛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孕期乳腺癌的红肿可能因孕期乳房的基础状态而表现不典型。
2.腋窝淋巴结情况:腋窝淋巴结肿大也是常见体征之一,孕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情况需要密切关注,淋巴结可能质地硬、粘连等,但由于孕期身体的特殊性,淋巴结的检查可能需要结合超声等更精准的检查手段来辅助判断。
二、影像学特征
(一)乳腺超声
1.肿块特征:孕期乳腺超声下可见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伴有钙化等表现。与非孕期相比,由于孕期乳房组织受激素影响,腺体增厚等,可能会对超声图像的解读产生一定影响,但肿块的基本超声特征仍可作为重要的判断依据。例如,肿块的纵横比、血流信号等情况仍能为诊断提供线索,一般来说,纵横比大于1、血流信号丰富的肿块提示恶性可能性较大。
2.淋巴结情况:超声可观察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情况,若淋巴结皮质增厚、髓质消失、淋巴门结构异常等,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
(二)乳腺X线检查
1.孕期乳腺X线的局限性:由于孕期乳房对辐射敏感,乳腺X线检查一般不作为孕期乳腺癌的首选检查,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高度怀疑乳腺癌且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会考虑使用。孕期乳腺X线表现可能因孕期乳房的致密程度增加等因素而影响对病变的显示,可能会漏诊或误诊。
2.非孕期乳腺X线特征参考:非孕期乳腺X线中,乳腺癌可能表现为肿块影、微钙化灶等,微钙化灶是重要的提示恶性的征象之一,若在孕期乳腺X线检查中发现类似表现,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磁共振成像(MRI)
1.优势: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在孕期乳腺癌诊断中有一定优势。可多方位、多序列成像,能清晰显示乳腺肿块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能明确肿块是否侵犯胸壁、皮肤等情况。研究表明,MRI在判断孕期乳腺癌肿瘤范围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2.表现特点:孕期乳腺癌在MRI上多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肿块,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等表现。但同样需要考虑孕期乳房的生理变化对MRI信号的影响,不过总体上能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病理学特征
(一)组织学类型
1.浸润性导管癌:是孕期乳腺癌中较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其病理表现为癌细胞呈巢状、片状或条索状浸润间质。与非孕期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形态基本一致,但由于孕期的特殊环境,可能会对癌细胞的分化等情况产生一定影响,不过其基本的组织学特征仍符合浸润性导管癌的特点。
2.浸润性小叶癌:相对较少见,病理表现为癌细胞呈单行串珠状或细条索状浸润于纤维间质之间,或环形排列在正常导管周围。其病理特征与非孕期浸润性小叶癌相似,但在孕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诊断。
(二)免疫组化特征
1.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孕期乳腺癌的ER、PR状态与非孕期乳腺癌类似,ER阳性和(或)PR阳性的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可能有效,但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特殊性,内分泌治疗的选择需要谨慎权衡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
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且对于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可以考虑靶向治疗,但孕期使用靶向药物需要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
四、与孕期生理变化的关联
(一)激素水平影响
孕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大幅升高,这些激素可能会刺激乳腺组织增生,使得乳房体积增大、乳腺导管扩张等。而乳腺癌细胞可能也会受到这些激素的影响,加速生长或发生生物学行为的改变。例如,雌激素可能通过与乳腺癌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促进癌细胞的增殖等。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过可以明确孕期的激素环境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二)乳房生理改变的干扰
孕期乳房的生理改变,如乳房增大、质地变韧等,可能会掩盖乳腺癌的肿块,导致患者和医生较难早期发现乳腺癌。同时,孕期乳房的影像学检查也会因为乳房组织的生理性变化而影响对病变的准确判断,增加了诊断的难度。例如,超声检查时,由于乳房组织增厚、回声增强等,可能会使肿块的显示不够清晰,需要超声医生更加仔细地操作和分析图像。
五、特殊人群(孕妇)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一)诊断方面
1.检查选择的谨慎性:对于疑似孕期乳腺癌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孕期的特殊性,优先选择对胎儿辐射小的检查方法,如超声检查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进行乳腺X线检查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对胎儿可能产生的辐射风险。
2.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性:尽早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是关键,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但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胎儿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如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操作方法等。
(二)治疗方面的特殊考量
1.多学科协作:孕期乳腺癌的治疗需要妇产科、乳腺外科、肿瘤科等多学科协作,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情况。例如,对于早期孕期的乳腺癌患者,可能需要在密切监测胎儿情况的前提下,权衡手术治疗对孕妇的必要性和对胎儿的影响;对于中晚期孕期的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需要充分评估治疗对孕妇和胎儿的利弊。
2.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如果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等,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毒性作用。例如,某些化疗药物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流产等,需要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或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保障胎儿的安全,同时也要考虑孕妇的病情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总之,怀孕期间乳腺癌有其独特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同时与孕期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采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