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气虚血瘀证有特定舌脉象表现,舌质淡或紫暗,舌苔薄白或腻,脉象细涩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会影响其舌脉象,老年人、女性、久坐、吸烟酗酒、有基础病或脑梗塞病史者更易出现明显气虚血瘀舌脉象。
一、舌象表现
(一)舌质
脑梗塞气虚血瘀证患者常见舌质淡或紫暗。从中医理论角度,气能推动血液运行,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不畅,易致瘀血内阻,反映在舌质上表现为淡或紫暗。在现代医学研究中,淡舌可能与气血不足,血红蛋白含量等相关,紫暗舌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例如研究发现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可导致舌质紫暗。
(二)舌苔
多表现为薄白苔或腻苔。若为薄白苔,可能提示正气虽虚,但尚未有明显痰湿等实邪较盛;若为腻苔,常与气虚推动无力,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聚湿生痰有关。腻苔的形成与患者体内津液代谢紊乱,如脑梗塞后患者机体功能失调,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排泄相关,研究显示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患者存在津液代谢相关指标的异常,与舌苔腻的表现有一定关联。
二、脉象表现
(一)常见脉象
主要可见细脉、涩脉等。细脉反映气虚,气不足以鼓动血液,脉道充盈度不足,故脉细;涩脉主血瘀,血行不畅,脉中气血运行受阻,故脉涩。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细脉可能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心输出量降低等有关,涩脉与血管弹性减退,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因素相关,例如研究表明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导致脉象出现细、涩等特点。
(二)脉象与病情的关系
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脑梗塞气虚血瘀证病情的轻重。一般来说,细脉、涩脉明显时,往往提示气虚血瘀的程度较重,患者病情可能相对复杂,预后可能相对较差。而脉象相对柔和,细、涩等表现不显著时,病情可能相对较轻,提示气虚血瘀的程度有所缓解。
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对脑梗塞气虚血瘀舌脉象的影响
(一)年龄
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气血渐虚,更容易出现气虚的情况,同时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也使瘀血更易产生,所以老年人患脑梗塞后更易表现出明显的气虚血瘀舌脉象,如舌质更易紫暗,脉象更细涩等。而年轻人患脑梗塞相对较少,但如果有气虚体质基础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可能出现相应舌脉象改变,但相对老年人来说程度可能较轻。
(二)性别
一般而言,在同等条件下,女性可能由于生理特点,如经期、孕期、更年期等,气血相对更容易出现不足的情况,所以患脑梗塞后气虚表现可能相对更突出,舌象上淡舌可能更明显,脉象细脉可能更常见。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需结合个体具体情况。
(三)生活方式
长期sedentary(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易加重气虚血瘀。例如长期缺乏运动的人,气的推动功能减弱,血液运行缓慢,易出现舌质紫暗,脉象涩等表现。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血液流变学,进而加重瘀血,同时也会耗伤气血,加重气虚,使舌脉象更倾向于气虚血瘀的表现。
(四)病史
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长期患病会损伤气血,影响血管功能,更易出现气虚血瘀。例如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易导致血管病变,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同时气血耗伤出现气虚,从而表现出相应的气虚血瘀舌脉象。有脑梗塞病史的患者,再次发作时,由于已有的气血损伤和血管损害,气虚血瘀的舌脉象可能更为明显和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