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患者可通过有氧运动、呼吸锻炼、柔韧性锻炼进行自我管理。有氧运动要选适宜项目并注意不同年龄人群事项;腹式呼吸可调节神经、稳定心律;柔韧性锻炼选合适项目并考虑特殊人群;要避免运动后立即洗热水澡、饱餐后立即锻炼,有严重病史等的患者锻炼前应咨询医生。
一、有氧运动锻炼
(一)适宜项目及原理
有氧运动对室性早搏患者有益,如快走,原理是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的代谢状况。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中等强度以运动时心率达到(220-年龄)×60%-70%为参考。例如,一位50岁的患者,其运动时心率应维持在(220-50)×60%=102次/分钟到(220-50)×70%=119次/分钟之间较为合适。
(二)不同年龄人群的注意事项
年轻人:年轻人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可选择跑步等较为激烈的有氧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逐渐增加,避免一开始就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同时,要根据自身的体能调整运动计划,确保运动过程中心率在合适范围。
老年人:老年人关节等功能有所下降,快走是更适合的有氧运动方式,运动时要选择平坦的道路,穿着合适的鞋子,防止摔倒。运动时间可分为多次进行,每次10-15分钟,逐渐累加,避免一次运动时间过长加重心脏负担。
二、呼吸锻炼
(一)腹式呼吸
操作方法:平卧或坐姿,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肌肉放松,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肌肉收缩,腹部下陷,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慢呼气,每次训练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原理及对室性早搏的作用:腹式呼吸可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有助于稳定心脏的节律,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腹式呼吸都较为安全可行,年龄较大或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在进行腹式呼吸时,要注意呼吸的深度和节奏,避免过度通气等情况。
三、柔韧性锻炼
(一)适合项目及益处
柔韧性锻炼如瑜伽中的一些简单伸展动作,可帮助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而紧张情绪可能是室性早搏的诱发因素之一。例如瑜伽中的坐姿前屈等动作,每次练习15-20分钟,每周进行2-3次。
(二)特殊人群的柔韧性锻炼建议
有骨关节疾病的人群:在进行柔韧性锻炼时要避免过度拉伸受伤关节,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选择对关节压力较小的柔韧性训练动作,如坐在床上进行腿部的缓慢伸展,而不是过度弯腰等可能加重关节负担的动作。
老年人:柔韧性锻炼要更加缓慢轻柔,避免快速、剧烈的拉伸,防止因肌肉和关节的突然牵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可从简单的坐姿伸展开始,逐渐增加柔韧性锻炼的难度。
四、注意事项
(一)避免的情况
室性早搏患者要避免在运动后立即洗热水澡,因为热水澡可能会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一般运动后应休息15-30分钟再洗澡。
不要在饱餐后立即进行锻炼,饱餐后胃肠道需要较多血液进行消化,此时运动可能导致心脏供血相对不足,诱发室性早搏。一般建议饭后1-2小时再进行适当的锻炼。
(二)与病史的关联
对于有严重心脏病史,如心肌梗死病史等的室性早搏患者,在进行自我锻炼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医生评估的心脏功能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避免因不恰当的锻炼加重病情。
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呼吸锻炼和有氧运动时要注意呼吸的顺畅性,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根据自身的肺功能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呼吸锻炼的深度,防止因缺氧等情况影响心脏节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