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判断现场环境与患者状况,包括安全评估和意识判断;然后启动急救系统,成人心脏骤停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儿童和婴儿有不同情况;接着实施心肺复苏,分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不同人群有相应操作标准;再使用AED,按提示操作,儿童婴儿有特殊电极片要求;最后提及特殊人群如儿童、婴儿、老年人的注意事项,儿童原因、操作差异等,婴儿操作轻柔,老年人注意动作轻柔防并发症。
一、判断环境与患者状况
1.首先迅速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确保自身及患者不受二次伤害,如存在危险因素需尽快转移至安全区域。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留意周围是否有潜在的危险物品或不稳定结构等可能对其造成额外伤害的因素。
2.同时立即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喊,判断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对于婴儿可轻拍足底来评估意识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意识判断方式略有不同,儿童的反应可能相对较快,但仍需快速准确判断。
二、启动急救系统
1.对于成人心脏骤停,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为120),让他人帮忙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儿童心脏骤停中,如果是1岁以上儿童且现场有AED,也应尽快启动急救系统并获取AED,婴儿心脏骤停时首先进行心肺复苏(CPR),然后再考虑呼叫急救人员。
三、实施心肺复苏(CPR)
1.胸外按压
成人:将患者仰卧于坚硬平面上,用掌根部位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120次/分钟。对于儿童患者,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5岁-13岁儿童为5厘米左右,婴儿则为胸廓前后径的1/3,约4厘米,按压频率同样为100次/分钟-120次/分钟。
婴儿:采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进行两手指按压,或者环抱法双手按压,按压深度约4厘米,频率100次/分钟-120次/分钟。
2.开放气道
成人及儿童可采用仰头抬颌法,将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置于下颌骨下方,将下颌骨向上抬起,打开气道。婴儿则采用改良的仰头抬颌法,手指不要过度下压下颌,避免阻塞气道,轻轻抬起下颌即可。
3.人工呼吸
成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看到胸廓起伏即可,每分钟吹气次数为10次-12次。儿童人工呼吸与成人相似,但吹气力量要适中,婴儿则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轻柔,避免过度通气。
四、使用AED
1.当AED到达后,按照AED的语音提示操作,一般是打开AED电源,将电极片按照提示粘贴在患者胸部相应位置,AED会自动分析心律,若提示需要除颤,在患者身体不接触的情况下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在儿童使用AED时,要确保电极片的正确粘贴位置和合适的电极片大小,婴儿可能需要使用儿童专用电极片。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心脏骤停的原因与成人有所不同,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溺水、窒息等因素相关。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按压和通气标准操作,因为儿童的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与成人有差异,不当的操作可能会造成损伤。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2.婴儿:婴儿心肺复苏时要特别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肋骨骨折等损伤。由于婴儿的心肺功能较弱,在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时要严格遵循正确的频率和深度要求,并且要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3.老年人:老年人心脏骤停可能与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基础疾病相关,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过度用力按压可能会造成骨折等并发症。同时要尽快将患者转移至医院进一步治疗,评估基础疾病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