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胎盘早剥,孕妇需定期产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性肾病,避免腹部外伤,合理饮食与体重管理,避免吸烟和酗酒,有胎盘早剥病史及多胎妊娠的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相关特殊事项。
一、定期产检
重要性:通过定期产检能够及时发现孕妇的一些潜在问题,如高血压、慢性肾病等,这些疾病是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例如,有研究表明,患有慢性高血压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比正常孕妇高。
具体做法:孕妇应按照医生制定的产检计划,按时进行检查,包括测量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一般在妊娠早期开始产检,妊娠28周前每4周产检一次,妊娠28周后每2周产检一次,妊娠36周后每周产检一次。
二、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如果孕妇本身有高血压,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血压控制。通过合理的饮食(如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少于6克)、适当的运动(如在医生允许下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控制(需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降压药物,具体药物需医生根据病情选择),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
慢性肾病患者:患有慢性肾病的孕妇,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肾病,定期监测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在孕期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身体状况,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治疗和监测方案,因为肾病也会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几率。
三、避免腹部外伤
日常生活注意: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受到撞击、摔倒等情况。例如,在行走时要选择平坦的道路,避免去人群拥挤、路况复杂的地方;在做家务时要小心,避免腹部被家具等物品碰到;上下楼梯要缓慢,防止滑倒。
工作场合防护:如果孕妇有职业因素可能导致腹部受伤,如从事需要搬运重物等工作,要及时调换工作岗位,避免在孕期继续从事这类高风险工作,以防止腹部外伤引发胎盘早剥。
四、合理饮食与体重管理
饮食均衡:保证孕妇摄入充足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例如,多吃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孕妇自身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都很重要。同时,要避免过度进食导致体重增长过快,因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会增加孕妇患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进而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可能性。
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孕妇要根据孕周合理控制体重增长,一般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建议在10-12.5千克左右(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可以通过定期测量体重,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来控制体重增长速度,维持合适的体重范围。
五、避免吸烟和酗酒
吸烟危害:孕妇吸烟会使血管收缩,减少胎盘的血液供应,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同时,吸烟还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所以孕妇要严格戒烟,并且也要避免吸入二手烟。
酗酒危害:酒精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等多种不良后果,同时也会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几率。因此,孕妇要绝对避免饮酒,包括含有酒精的饮料和食物等。
六、高危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有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既往有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再次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较高。这类孕妇在孕期要更加密切地进行产检,从早期开始就增加产检的频率和检查项目,如加强超声监测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胎盘异常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处理措施。同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孕期的各项保健措施。
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比单胎妊娠高。这类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过度劳累,休息时尽量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的血液供应。并且要加强产检,密切监测子宫情况、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孕妇自身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