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对孕妇的影响包括严重出血风险可致失血性休克、释放组织凝血活酶引发DIC、严重时致子宫胎盘卒中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及失血致肾功能衰竭;对胎儿的影响有影响胎盘功能致胎儿缺氧出现胎动异常胎心异常等、影响血液供应致胎儿生长受限及引发宫缩致早产使早产儿面临多种严重并发症且有多次流产史等情况的孕妇早产风险更高。
一、对孕妇的影响
1.严重出血风险
胎盘早剥会导致孕妇阴道大量出血,这是较为突出的后果。胎盘是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胎盘早剥时,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血管破裂出血,若出血量大,孕妇可能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例如,在一些严重的胎盘早剥病例中,孕妇的血红蛋白水平会急剧下降,血压也会明显降低,如收缩压可降至80mmHg以下甚至更低,若不及时处理,会危及孕妇生命。这种情况在经产妇或者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病史的孕妇中相对更易发生,因为这些孕妇的血管状态可能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更容易在胎盘早剥时出现严重出血。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胎盘早剥时,剥离处的胎盘绒毛和蜕膜会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孕妇血液循环后,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IC。DIC会引起孕妇全身广泛的出血倾向,除了阴道出血不止外,还可能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而且,DIC会进一步加重孕妇的凝血功能障碍,使病情更加复杂和危急。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孕妇,胎盘早剥后发生DIC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为其身体的代谢紊乱等因素可能影响凝血机制。
3.子宫胎盘卒中
胎盘早剥严重时,血液积聚在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压力不断增大,可导致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子宫肌纤维分离、断裂、变性,甚至影响子宫收缩。这种情况称为子宫胎盘卒中。发生子宫胎盘卒中后,子宫收缩力会明显减弱,导致产后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对于有多次妊娠史、子宫肌层本身存在一定问题的孕妇,发生子宫胎盘卒中的可能性相对更高,会严重影响子宫的正常功能恢复。
4.肾功能衰竭
大量失血导致孕妇休克,肾脏灌注不足,容易引起肾功能衰竭。孕妇可能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会升高。如果休克时间较长,肾功能损害可能是不可逆的,进一步加重孕妇的病情。有慢性肾脏疾病病史的孕妇,胎盘早剥后发生肾功能衰竭的风险会显著升高,因为其肾脏本身的储备功能已经受损,在失血等应激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肾功能恶化。
二、对胎儿的影响
1.胎儿缺氧
胎盘是胎儿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关键结构,胎盘早剥会影响胎盘的正常功能,导致胎儿缺氧。胎儿缺氧初期可能表现为胎动异常,如胎动频繁后逐渐减弱。严重缺氧时,胎儿可能出现胎心异常,胎心监护可显示胎心减慢、胎心基线变异消失等情况。对于孕周较小的胎儿,由于其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差,更容易出现脑损伤等严重后果。例如,孕周在32周以下的胎儿,胎盘早剥后发生缺氧导致脑损伤的几率明显高于孕周较大的胎儿,因为其神经系统等发育还不完善,缺氧对其造成的损害更严重。
2.胎儿生长受限
胎盘早剥会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长期的慢性胎盘早剥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的体重会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的体重,超声检查可发现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低于正常孕周的标准。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后,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因为高血压本身就会影响胎盘的血流灌注,再加上胎盘早剥的影响,胎儿的营养和氧气供应更加不足。
3.早产
胎盘早剥往往会引发宫缩,导致早产。早产的胎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可能面临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等一系列严重的新生儿并发症。例如,孕周在34周以前发生胎盘早剥的孕妇,胎儿早产的几率很高,而早产儿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特殊护理和治疗,其死亡率和发生长期后遗症的风险都比足月儿高很多。有多次流产史、宫颈机能不全等情况的孕妇,胎盘早剥后发生早产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因为其子宫环境可能不利于胎儿的继续妊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