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症性疾病包括外阴炎(因局部卫生不良等引发外阴瘙痒红肿等)、阴道炎(细菌性白带灰白有鱼腥味、霉菌性白带豆腐渣样伴剧烈瘙痒、滴虫性白带黄绿泡沫状可性接触传播)、宫颈炎(分急慢性,慢性常见白带增多等)、盆腔炎(分急慢性,急性有下腹痛发热等,慢性有反复隐痛等);月经失调类有周期紊乱(提前或推迟与内分泌等相关)、量异常(过多与器质性病变等有关、过少与多囊等有关)、闭经(原发性与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有关、继发性与多囊等有关);妇科肿瘤类有子宫肌瘤(常见良性与雌激素相关致月经改变等)、宫颈癌(与HPV持续感染相关早期无症状后期有不规则流血等)、卵巢肿瘤(良性多无症状,恶性早期难发现晚期有恶病质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痛经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多见于青育龄女性以雄激素过高等为特征伴月经失调等;特殊人群中孕期女性患妇科炎症需谨慎用药,更年期女性月经失调需警惕器质性病变,有妇科肿瘤家族史人群需定期妇科筛查。
一、妇科炎症性疾病
1.外阴炎:多因局部卫生不良、穿着紧身化纤内裤等因素引发,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红肿,严重时可出现溃疡、疼痛,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来预防。
2.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白带呈灰白色、均匀一致且有鱼腥味,常见于性生活活跃期女性。
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白带多呈豆腐渣样,伴有剧烈外阴瘙痒,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易高发。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白带呈黄绿色、泡沫状,伴外阴瘙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3.宫颈炎
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宫颈炎较为常见,多表现为白带增多,部分患者可有接触性出血,常由急性宫颈炎未彻底治疗转变而来。
4.盆腔炎:多由细菌上行感染盆腔组织引起,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盆腔炎表现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慢性盆腔炎则有反复下腹部隐痛、腰骶部酸痛等,常在劳累、性交后加重。
二、月经失调类疾病
1.月经周期紊乱:指月经提前(周期<21天)或推迟(周期>35天),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过大、环境改变等因素相关,如长期精神紧张可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
2.月经量异常
月经过多:指月经量超过80ml,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器质性病变有关,也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相关。
月经过少:指月经量少于20ml,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宫腔粘连等情况,过度节食、作息不规律也可能导致。
3.闭经
原发性闭经:指女性年满14岁尚无月经来潮,且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满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仍未来潮,多与先天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如处女膜闭锁、先天性无子宫等)有关。
继发性闭经:指曾有正常月经,而后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
三、妇科肿瘤类
1.子宫肌瘤: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可引起月经改变(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腹部包块、白带增多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需根据肌瘤大小、症状等决定治疗方式。
2.宫颈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排液(多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液体),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之一。
3.卵巢肿瘤
良性卵巢肿瘤:较常见,多无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发现,部分可因肿瘤增大出现腹胀、腹部隐痛等。
恶性卵巢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不易被发现,晚期可出现腹胀、腹部肿块、消瘦等恶病质表现,需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早期筛查。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
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始于月经前1-2天,经期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不孕,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侵犯肠道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五、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见于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以雄激素过高、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有月经失调(如月经稀发、闭经)、多毛、肥胖、不孕等表现,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期女性:若患妇科炎症需谨慎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以保障母婴安全。
更年期女性:出现月经失调时需警惕器质性病变,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排查子宫内膜癌等疾病。
有妇科肿瘤家族史人群:应定期进行妇科筛查(如HPV检测、宫颈TCT检查、妇科B超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