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麻痹症状的治疗包括针对病因治疗,如脑血管疾病、运动神经元病等分别处理;进行营养支持,轻中度吞咽困难给软食等,重度用鼻饲;开展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口腔功能、吞咽反射、摄食训练;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腹式、缩唇呼吸;应用康复辅助器具,像吞咽辅助球囊、吞咽障碍治疗仪等,以改善患者状况。
一、病因治疗
球麻痹是延髓麻痹的俗称,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等)、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治疗是关键。例如,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球麻痹,若是脑梗死,在符合溶栓指征且无禁忌证时可考虑溶栓治疗,脑出血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降低颅内压、止血等相应处理;运动神经元病目前虽尚无根治方法,但可进行对症支持等治疗;重症肌无力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针对病情进行调控;吉兰-巴雷综合征多采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等。
二、营养支持
由于球麻痹患者常存在吞咽困难,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吸入性肺炎等问题,因此需要保证营养供给。对于轻中度吞咽困难患者,可给予软食、半流质食物,进食时注意速度要慢,避免呛咳;对于重度吞咽困难患者,可能需要鼻饲营养,通过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风险。在选择鼻饲营养时,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管饲途径和营养制剂,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指标,如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三、吞咽功能训练
1.口腔功能训练:包括口唇闭合训练、舌的运动训练等。口唇闭合训练可让患者做紧闭口唇、撅嘴等动作,每次持续数秒后放松,反复进行;舌的运动训练可让患者伸舌、缩舌、左右摆动舌等,以增强口腔肌肉的控制能力和舌的灵活性,为吞咽做准备。对于儿童患者,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训练,增加趣味性,提高配合度。
2.吞咽反射训练:通过轻触患者软腭、咽后壁等部位来诱发吞咽反射,也可让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即吞咽空气,每天进行多次训练,以促进吞咽反射的恢复。在训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发生呛咳等意外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刺激过强导致不适。
3.摄食训练:当患者口腔功能和吞咽反射有所改善时,可进行摄食训练。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一般为坐直或头稍前屈的体位,将食物放置在口腔合适的位置,指导患者慢慢咀嚼后吞咽。开始时可先给予少量、易于吞咽的食物,如糊状食物等,逐渐增加食物的量和稠度,同时观察患者的吞咽情况,及时调整进食方式。
四、呼吸功能训练
球麻痹患者由于吞咽和呼吸功能相互影响,可能会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等。腹式呼吸训练可让患者平卧,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缩唇呼吸训练可让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左右,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通过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肺活量,有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和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球麻痹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尤为重要,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耐受程度适当调整训练强度。
五、康复辅助器具的应用
对于吞咽困难较严重的患者,可使用一些康复辅助器具,如吞咽辅助球囊、吞咽障碍治疗仪等。吞咽辅助球囊可通过扩张咽部来刺激吞咽反射;吞咽障碍治疗仪则是通过电刺激等方式来促进吞咽相关肌肉的收缩和协调,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在使用康复辅助器具时,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器具和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参数。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儿童特点的辅助器具,并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训练,确保安全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