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有明显特征,症状表现有发热、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异常包括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外观改变、细胞计数等异常及血常规白细胞等比例升高;影像学表现中头颅CT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进展后有脑水肿等,头颅MRI更敏感,能更早发现病变及显示相关情况。
多数颅内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这是因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发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的体温波动可能相对更明显,婴儿可能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哭闹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免疫缺陷等情况,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热型不典型。
头痛
头痛是颅内感染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可轻可重,性质多样。这是由于颅内炎症刺激脑膜、脑血管等结构,引起头痛。头痛可能呈持续性胀痛、跳痛等,部分患者头痛较为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年龄患者对头痛的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用手抓头等,成人则能较准确描述头痛的部位和性质。有神经系统基础病史的患者,头痛可能更容易被忽视或被原发病症状掩盖。
意识障碍
轻至中度颅内感染可能表现为嗜睡、烦躁等意识改变,严重时可出现昏迷。这是因为颅内感染导致脑组织受损,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尤其是脑干网状结构等与意识维持相关的部位。老年人或有脑血管病史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意识障碍的风险可能更高,且预后相对较差。意识障碍的出现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脑膜刺激征
常见的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颈强直表现为颈部肌肉僵硬,被动屈伸颈部时阻力增加;克氏征是患者仰卧,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被动使屈曲的小腿伸直,出现阻力及疼痛而膝关节不能伸直;布氏征是患者仰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脑膜刺激征的出现是由于炎症累及脑膜,刺激神经根所致。不同年龄患者脑膜刺激征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肌肉等组织发育特点,脑膜刺激征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仍可通过专业检查发现异常。
颅内感染明显特征-实验室检查异常
脑脊液检查异常
脑脊液压力升高,正常脑脊液压力成人约为80-180mmHO,儿童约为40-100mmHO,颅内感染时压力常升高。脑脊液外观可呈浑浊、脓性等改变。细胞计数增多,以白细胞增多为主,其中细菌性颅内感染时多为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病毒性颅内感染时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降低,氯化物含量也可能有改变,这些变化都是由于颅内感染导致脑脊液成分发生改变,是诊断颅内感染的重要依据。对于婴幼儿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时需要更加谨慎,操作要轻柔,避免引起不良后果。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脑脊液检查需要评估出血风险等。
血常规异常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提示机体存在感染性炎症反应。但对于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艾滋病患者等,血常规可能没有明显的白细胞升高表现,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血常规的异常可能不如年轻患者典型,需要注意鉴别。
颅内感染明显特征-影像学表现
头颅CT表现
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脑水肿表现,如脑实质密度减低、脑室系统受压变小等。对于细菌性颅内感染导致的脓肿形成等情况,头颅CT可发现局限性低密度影,周围有水肿带。不同年龄患者头颅CT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的颅骨较薄,脑实质发育特点等可能影响影像学表现的解读。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头颅CT可能需要与脑血管疾病相鉴别,避免误诊。
头颅MRI表现
对于颅内感染的诊断更敏感,能更早发现病变。可发现脑实质内的异常信号影,如T加权像高信号等,能更清晰地显示脑膜的强化等情况。在评估颅内感染的范围、病变程度等方面比CT更有优势。在婴幼儿患者中,头颅MRI的检查相对安全,但需要注意固定患儿,避免检查过程中移动影响图像质量。有金属植入物等基础情况的患者,头颅MRI检查需要提前评估禁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