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治疗前需评估病情,详细问病史、体格检查,准备影像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做好患儿一般护理和呼吸道管理,与家长沟通病情及治疗配合事宜,包括告知病情、说明检查治疗目的过程风险及配合事项。
一、病情评估
1.详细询问病史
对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治疗前,要精准询问异物吸入史,包括异物的种类(如坚果、小玩具零件等)、吸入时间等。不同年龄小儿吸入异物种类有一定特点,比如婴幼儿可能更易吸入豆类等小颗粒食物,学龄儿童可能误吸小玩具部件等。准确的病史询问能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线索,帮助医生初步判断异物可能存在的部位等情况。
同时需了解小儿发病后的症状表现,如是否有呛咳、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情况,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变化过程,这些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例如,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的小儿病情往往更为危急。
2.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有无三凹征等。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是否存在呼吸音减弱、单侧呼吸音消失或出现哮鸣音等异常情况。不同部位的异物会导致相应肺部体征变化,如气管异物可能双肺呼吸音不对称等,通过体格检查能初步定位异物大致位置。
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检查口腔、咽部等部位,看是否有异物残留迹象,但操作需轻柔,避免引起小儿不适导致症状加重。
二、辅助检查准备
1.影像学检查准备
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常用的辅助手段,在检查前要确保小儿穿着合适,去除胸部影响成像的金属物品等。对于小儿要安抚其情绪,使其保持安静,以获得清晰的影像学图像。需要注意的是,X线检查有一定辐射,但在病情需要时是必要的。通过胸部X线可初步观察肺部是否有肺气肿、肺不张等间接征象,帮助判断异物情况。
CT检查:如果X线检查不能明确诊断,可能需要进行CT检查。检查前要向家长CT检查的必要性和相关注意事项,对于小儿要做好安抚工作,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静剂,但要谨慎选择镇静药物,充分考虑小儿年龄等因素。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但辐射剂量相对X线更高,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准备
在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要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评估小儿的一般状况和凝血情况。对于小儿要禁食禁水一定时间,一般要求禁食4-6小时,禁水2-3小时,以防止检查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要向家长充分告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及好处等,取得家长的知情同意。同时要准备好相关的纤维支气管镜器械及抢救设备,确保检查过程中能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三、患儿护理
1.一般护理
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剧烈哭闹,因为哭闹可能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烦躁不安的小儿,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给予安抚,但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对小儿的影响。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维持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一般室温保持在22-24℃,湿度50%-60%为宜,这样可使患儿呼吸舒适,减少呼吸道刺激。
2.呼吸道管理
鼓励患儿咳嗽,但要注意正确引导,避免盲目用力咳嗽导致异物位置移动加重病情。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儿,要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半卧位等,以利于呼吸。定期为患儿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但拍背力度要适中,避免损伤患儿肺部组织。
四、家长沟通
1.病情告知
向家长详细、清晰地告知小儿目前的病情状况,包括已进行的检查、初步考虑的异物情况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的严重性和后续治疗的大致方案,让家长充分了解患儿的医疗情况,避免因信息不明确导致家长焦虑不安。
2.治疗配合
向家长说明各项检查及治疗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让家长能够理解并积极配合。例如,告知家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虽然是明确异物并取出的重要手段,但也有一定的操作风险,如出血、气道痉挛等,但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且医生会尽力避免。同时告知家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如在检查前做好患儿的禁食禁水准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