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症在身体形态上表现为体重超标、体脂分布异常;生理功能上有呼吸系统肺通气受限、易患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心血管系统心脏负担加重、易高血压,消化系统有消化不良、脂肪肝等;运动系统存在运动能力受限、影响骨骼发育;心理行为方面会产生自卑心理、出现行为问题,整体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体重超标:儿童肥胖症最直观的表现是体重明显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正常标准。可通过体重指数(BMI)来初步判断,BMI=体重(kg)÷身高2(m2),对于儿童,需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对应的BMI百分位数标准来评估,若BMI处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第95百分位数及以上,则可认为存在肥胖风险。例如,一个10岁男孩,身高1.4米,体重45公斤,其BMI=45÷(1.4)2≈22.96,若同年龄同性别儿童BMI第95百分位数约为20,则该男孩体重超标。
体脂分布异常:部分肥胖儿童可能存在体脂分布不均衡的情况,比如腹部脂肪堆积较为明显,呈现出“腹型肥胖”的特征,从外观上看腹部膨隆。这与肥胖相关代谢紊乱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联,有研究表明腹型肥胖的儿童发生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的风险相对更高。
生理功能表现
呼吸系统:肥胖儿童可能出现呼吸功能改变,比如肺通气功能受限。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膈肌上升,胸廓活动度受限,导致肺活量降低,尤其在运动时可能更容易出现气促的表现。另外,肥胖还可能增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儿童在睡眠中可能出现打鼾、呼吸暂停等现象,这是因为肥胖导致上气道周围脂肪堆积,气道狭窄,影响正常呼吸。
心血管系统:早期可能表现为心脏负担加重,心脏收缩期射血增加,长期可导致左心室肥厚等结构改变。血压方面,肥胖儿童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研究发现约30%的肥胖儿童存在血压升高的情况,这是由于肥胖引起的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以及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消化系统:肥胖儿童往往食欲较为旺盛,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脂肪肝等问题。脂肪肝在肥胖儿童中的检出率逐渐升高,这与脂肪在肝脏过度沉积有关,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回声增强等脂肪肝表现。另外,肥胖儿童还可能存在胃肠道功能的改变,如肠道菌群失调等情况,不过这方面的具体机制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运动系统表现
运动能力受限:由于体重过重,肥胖儿童的运动能力相对较弱,比如跑步速度较慢、耐力较差,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更容易疲劳。这是因为过重的体重增加了下肢关节的负担,长时间运动后容易出现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的疼痛不适。另外,肥胖儿童可能存在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异常,肌肉力量相对较弱会影响其运动表现,而柔韧性也可能因脂肪堆积等因素受到一定影响。
骨骼发育影响:有研究提示,肥胖可能对儿童骨骼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可能导致骨龄提前等情况。骨龄提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最终的身高增长潜力,因为骨龄提前意味着骨骼的生长板可能会过早闭合,从而限制身高的进一步增长。
心理行为表现
自卑心理:由于外貌与同龄人不同,肥胖儿童可能在社交中受到一些关注或负面评价,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比如在学校中可能因为体型问题被同学取笑,进而影响其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表现出孤僻、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等。
行为问题:部分肥胖儿童可能存在饮食行为的异常,比如过度进食、偏爱高热量食物等,同时在情绪调节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焦虑等情况。这些心理行为表现相互影响,进一步可能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