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可通过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与鉴别。临床症状与体征因感染类型而异,实验室检查中脑脊液检查和血常规有不同表现,影像学检查中头颅CT和MRI各有特点,不同类型颅内感染如病毒性、细菌性、结核性颅内感染有各自鉴别要点,综合多方面信息可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一、临床症状与体征评估
颅内感染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等,但不同类型颅内感染症状有差异。病毒性颅内感染患者发热多为中等度热,头痛程度相对较轻,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细菌性颅内感染发热常为高热,头痛剧烈,呕吐呈喷射性;结核性颅内感染起病较缓,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头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体征方面,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在各型颅内感染中均可出现,但程度有所不同,化脓性颅内感染脑膜刺激征往往较明显。年龄较小的儿童颅内感染时,头痛表述不清,常表现为哭闹不安、前囟饱满等;老年患者颅内感染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可不明显,而以精神症状、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常规检查:病毒性颅内感染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白细胞数轻度增多,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菌性颅内感染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数显著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颅内感染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中度增多,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生化检查:病毒性颅内感染脑脊液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细菌性颅内感染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糖含量明显降低,氯化物降低;结核性颅内感染脑脊液蛋白增高,糖含量降低,氯化物明显降低。
病原学检查:病毒性颅内感染可通过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等找到相应病毒;细菌性颅内感染可进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核性颅内感染可进行脑脊液抗酸染色找结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对于新生儿颅内感染,脑脊液检查更需谨慎操作,密切观察患儿反应。
2.血常规:细菌性颅内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病毒性颅内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早期颅内感染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化脓性颅内感染可出现脑室扩大、脑实质内低密度灶等;结核性颅内感染可见脑积水、脑实质内结核瘤等;病毒性颅内感染部分患者可出现脑实质内片状低密度影。儿童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可优先考虑头颅MRI检查。
2.头颅MRI:头颅MRI对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更高,尤其是早期病变。病毒性颅内感染可见脑实质内T2加权像高信号病灶;细菌性颅内感染可显示脑膜强化、脑实质脓肿等;结核性颅内感染可见脑膜增厚强化、脑实质结核结节等。对于婴幼儿,MRI检查相对更安全,能更清晰地显示颅内结构变化。
四、不同类型颅内感染的鉴别要点
1.病毒性颅内感染:多有病毒感染前驱史,如上呼吸道感染等,脑脊液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糖和氯化物正常,影像学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后期可见脑实质内散在病灶。
2.细菌性颅内感染:起病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糖含量明显降低,头颅CT或MRI可见脑膜强化、脑实质脓肿等,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
3.结核性颅内感染:有结核接触史或结核病史,全身有结核中毒症状,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糖和氯化物降低,脑脊液抗酸染色或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影像学可见脑膜增厚强化、脑积水等。
通过综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颅内感染的鉴别诊断,以明确病因,指导临床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