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属中医“筋伤”范畴,针灸治疗机制与调节气血、改善炎症、促进修复等有关,可选局部穴位(肩髃、肩髎、肩贞等)和远端穴位(手三里、合谷等),针刺得气后用适当补泻手法,留针20-30分钟,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女性)针灸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临床应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方案并注意特殊情况。
一、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的机制
肩袖损伤属于中医“筋伤”范畴,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的机制主要与调节局部气血、改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等有关。通过针刺相关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能够改善肩袖损伤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因子的刺激,为肩袖组织的修复创造有利的环境。有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肩袖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二、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的穴位选择及操作
1.穴位选择
局部穴位:常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肩部附近的穴位。肩髃穴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针刺肩髃穴可以起到疏通肩部经络气血的作用;肩髎穴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对肩髎穴进行针刺有助于改善肩部的气血运行。
远端穴位:可选取手三里、合谷等穴位。手三里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针刺手三里能够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来调节肩部的气血;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针刺合谷穴可以起到疏通全身经络气血的作用,对肩部的筋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操作方法
针刺得气后,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补泻手法。一般来说,对于实证的肩袖损伤,多采用泻法,即提插捻转幅度较大、频率较快;对于虚证的肩袖损伤,多采用补法,即提插捻转幅度较小、频率较慢。留针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具体时间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调整。
三、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性证据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性。例如,有临床观察发现,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患者,在改善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度等方面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显著降低肩袖损伤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提高肩关节的前屈、外展等活动度,这表明针灸能够有效缓解肩袖损伤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的功能。
四、不同人群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肩袖损伤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在针灸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穴位定位相对不准确,针刺时应采用更轻柔的手法,进针深度要浅,避免过度刺激。同时,要安抚儿童的情绪,使其能够配合针灸治疗,因为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难以长时间保持安静,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来确保针灸治疗的顺利进行。
2.老年人
老年人肩袖损伤后进行针灸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体质特点,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针刺时要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深度,避免发生骨折等意外情况。在选穴和操作手法上,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体质进行调整,如体质虚弱的老年人,针灸时补法的应用可能更为适宜,以扶助正气,促进肩袖损伤的修复。
3.女性
女性肩袖损伤患者在针灸治疗时,要注意月经周期等因素。在月经期间,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穴位针刺可能需要谨慎,以免引起月经过多等情况。对于妊娠期的女性,肩袖损伤时针灸治疗要严格选择穴位,避免针刺到对妊娠有影响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在妊娠期应尽量避免针刺,以免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
总之,针灸治疗肩袖损伤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其治疗效果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针灸治疗方案,并注意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