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症是偶发记忆减退,由短期压力等引起,大脑无实质病变,表现为偶忘近期事,不影响远期和日常生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老年痴呆症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复杂,多见于65岁以上老人,症状进行性加重,早期近记忆减退,后期认知等全面下降,需综合诊断,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干预,老年人、有家族遗传史及有相关病史人群需关注认知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大脑神经递质改变(如乙酰胆碱减少等)、脑血管疾病(如多次脑梗死等)、头部外伤、长期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但也有早发型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在65岁之前发病。
症状表现
健忘症:主要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偶尔遗忘,例如刚做过的事、刚说过的话等,但对远期的记忆一般不受影响,如多年前的生活经历等通常能清晰回忆,且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的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老年痴呆症: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早期主要表现为近记忆力减退,如经常忘记刚发生的事情、遗忘物品放置的位置等,随着病情进展,远记忆力也会受损,出现认知功能全面下降,还可能伴有语言障碍(如找词困难、命名障碍等)、视空间障碍(如迷路、不能准确判断物品位置等)、执行功能障碍(如不能完成复杂的家务劳动等)、人格改变(如变得淡漠、易怒、多疑等)等。中晚期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料。
诊断方法
健忘症:主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了解健忘发生的诱因、持续时间、对生活的影响等,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认知功能评估显示仅近期记忆轻度受损,其他认知领域基本正常。
老年痴呆症: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神经心理测试、影像学检查等。神经心理测试可发现多项认知功能领域受损,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等评估工具可检测出记忆、定向、语言、计算等方面的异常。影像学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发现大脑颞叶、海马等部位萎缩等改变,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可更早发现大脑代谢异常情况。
治疗与干预
健忘症:主要是去除诱因,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如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减轻压力、适当进行脑力活动(如阅读、下棋等)来增强记忆力。一般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经过生活方式调整后大多能恢复正常记忆功能。
老年痴呆症: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常用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等)可以改善认知功能,美金刚等药物可用于中重度老年痴呆症患者。同时,还需要进行非药物干预,包括认知康复训练(如记忆训练、定向力训练等)、心理支持、良好的护理(如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等)。对于有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因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来延缓老年痴呆症的进展。
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出现健忘的概率增加,但不一定是老年痴呆症。如果老年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健忘,同时伴有其他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需要及时就医排查老年痴呆症。对于健康老年人的轻度健忘,应鼓励其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如社交活动、持续学习等,以维持认知功能。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如果家族中有老年痴呆症的遗传倾向,这类人群需要更加关注自身认知功能的变化,定期进行认知评估,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记忆问题等异常情况,以便早期干预。
有头部外伤、脑血管疾病等病史的人群:这类人群发生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较高,需要密切监测认知功能,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风险,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头部再次受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