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有局部和全身等多方面症状,局部可出现肿块或结节、疼痛等,全身有发热、消瘦、乏力等,不同系统癌症还有特殊症状,出现相关症状不一定是癌症但有高危因素或症状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癌症好发类型和症状表现有差异,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局部症状
1.肿块或结节:身体任何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或结节是癌症常见症状之一。例如乳腺癌可能在乳房发现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肺癌可能在肺部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结节,结节的大小、形态等特征可能提示恶性可能,如结节直径较大、边缘有毛刺、内部有偏心空洞等表现时需警惕肺癌。不同癌症好发的肿块部位不同,这与癌症的起源组织相关。
2.疼痛:肿瘤生长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时可引起疼痛。如肝癌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是由于肿瘤增大牵拉肝包膜所致;骨肿瘤常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疼痛,且可能伴有病理性骨折;胃癌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等不适。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因癌症类型和病情进展而异。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癌症患者会出现发热现象,可为低热或高热。例如白血病患者常有发热症状,可能是由于白血病细胞释放致热物质等原因引起;肾癌、肝癌等实体瘤患者也可能出现癌性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少数可超过39℃。发热机制较为复杂,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2.消瘦:癌症属于消耗性疾病,患者常出现消瘦表现。肿瘤细胞增殖需要大量营养物质,会争夺机体营养,同时癌症患者可能伴有食欲减退等情况,进一步导致体重下降。例如肺癌晚期患者多有明显消瘦,体重可在短时间内明显减轻,体型呈恶病质状态。不同癌症导致消瘦的速度和程度有所差异,这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负荷等因素相关。
3.乏力:癌症患者常感全身乏力,缺乏体力。这是因为肿瘤消耗机体能量、患者进食减少导致营养不足、肿瘤引起的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结直肠癌患者在疾病中晚期常出现乏力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耐力。
三、不同系统癌症的特殊症状
1.呼吸系统癌症(如肺癌):除上述局部和全身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或痰中带血,有的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是由于肿瘤阻塞气道、侵犯胸膜导致胸腔积液等原因引起。如果肿瘤转移至脑部,还可能出现头痛、呕吐、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
2.消化系统癌症(如胃癌、肝癌等):胃癌患者可能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肝癌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这是由于肿瘤侵犯胆管或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起。
3.泌尿系统癌症(如肾癌):典型表现为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称为肾癌三联征,但临床上同时出现三联征的患者较少,多数患者仅出现其中一两项症状。血尿多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腰痛一般为钝痛或隐痛,是由于肿瘤生长牵张肾包膜或侵犯周围组织所致;腹部肿块多为较晚期表现,腹部可摸到质地较硬的肿块。
4.血液系统癌症(如白血病):除发热、消瘦、乏力外,还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与白血病细胞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等有关;还可能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全身各部位的淋巴结可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较为常见。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上述症状并不一定就是癌症,一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但如果有相关高危因素(如长期吸烟史与肺癌相关、家族癌症遗传史等)或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影像学检查(CT、MRI等)、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癌症的好发类型和症状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女性乳腺癌相对高发,男性肺癌等相对高发,在临床诊断中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