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免疫治疗包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T细胞疗法、癌症疫苗三种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阻断免疫检查点使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适多种实体瘤,用前需考虑患者年龄、性别及自身免疫病病史;过继性T细胞疗法能改造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对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效,用前要评估儿童、女性及有血液基础病或化疗史患者的身体状况;癌症疫苗分预防性和治疗性,HPV疫苗防相关癌症,治疗性疫苗攻击肿瘤细胞,用前要考虑女性接种年龄、老年及有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作用机制:正常情况下,免疫检查点分子能调节免疫系统的激活程度,避免免疫系统过度攻击自身组织。而癌症细胞会利用免疫检查点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阻断这些免疫检查点,使免疫系统能更好地识别和攻击癌症细胞。例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抑制剂,CTLA-4主要表达在T细胞表面,它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CTLA-4抑制剂能阻断CTLA-4与其配体的结合,从而增强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PD-1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B细胞等细胞表面,PD-L1可表达在肿瘤细胞等多种细胞表面,PD-1与PD-L1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PD-1/PD-L1抑制剂能阻断这种结合,让T细胞能有效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适用人群及特点:不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不同的适用癌症类型。一般来说,适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肾癌等。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若身体状况允许,在评估适合使用后可考虑;女性患者使用时需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及药物可能带来的特殊影响;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谨慎评估风险,因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会引发自身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炎、结肠炎等,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这类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更高。
二、过继性T细胞疗法
作用机制:从患者体内分离出T细胞,在体外进行改造,使其能够识别肿瘤抗原,然后再将这些经过改造的T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攻击肿瘤细胞。例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安装上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让T细胞能精准找到肿瘤细胞并将其杀灭。
适用人群及特点:对于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较好的疗效,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在年龄方面,儿童患者使用时需严格评估其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CAR-T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对儿童的影响需要更谨慎的考量;女性患者在治疗前后要密切关注身体激素水平等可能受影响的方面;有血液系统基础疾病或曾接受过大量化疗的患者,在考虑过继性T细胞疗法时要综合评估其身体承受能力,因为这类患者的身体状态可能更复杂,治疗风险相对更高。
三、癌症疫苗
作用机制: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是针对与癌症相关的病毒感染进行预防,从而降低癌症发生风险,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等多种癌症的重要因素,HPV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预防HPV感染,进而降低相关癌症的发生几率;治疗性疫苗是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来直接攻击已存在的肿瘤细胞,它可以利用肿瘤相关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适用人群及特点:HPV疫苗主要适用于女性(也有男性适用情况),在合适年龄接种效果较好,年龄过小或过大可能会影响疫苗效果;治疗性疫苗适用于处于癌症不同阶段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和免疫功能,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可能有所下降,疫苗的免疫应答可能不如年轻患者;有免疫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治疗性疫苗时要谨慎,因为这类患者的免疫系统本身存在问题,可能无法有效响应疫苗的免疫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