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化验可辅助癌症筛查与诊断,但不能单独确诊癌症,常见肿瘤标志物如CEA、AFP等有不同癌症相关意义,血常规相关指标也有局限性,血化验有诊断局限性,不同人群血化验用于癌症相关检查有注意事项,需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判断癌症。
一、常见与癌症相关的血液指标及意义
1.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在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多种癌症中可能升高。例如,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升高较为常见,但它的特异性不高,一些良性疾病如肠炎、胰腺炎等也可能导致其轻度升高。对于健康体检筛查,若CEA显著升高,需进一步检查排查癌症,但单纯CEA升高不能确诊癌症。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在肝癌患者血清中AFP明显升高,阳性率可达70%-90%。同时,在生殖细胞肿瘤等疾病中也可能升高。对于有慢性肝炎病史、肝硬化的人群,定期检测AFP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但也有部分肝癌患者AFP不升高,需要结合影像学等检查综合判断。
糖类抗原125(CA125):在卵巢癌患者中常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80%以上。此外,在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等疾病中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于女性,尤其是有卵巢癌家族史或出现腹胀、腹痛等疑似妇科肿瘤症状时,检测CA125有一定辅助意义,但一些良性妇科疾病如盆腔炎等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
糖类抗原19-9(CA19-9):在胰腺癌、胆管癌等消化道癌症中升高明显。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阳性率可达85%-95%,浓度与肿瘤的分期相关。胆道梗阻、胰腺炎、肝炎等良性疾病也可引起CA19-9升高,但一般升高幅度相对较低。
2.血常规相关指标:部分癌症患者可能出现血常规异常,如白血病患者血常规会有明显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减低,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但血常规异常并非癌症所特有,感染等其他疾病也可导致血常规改变,所以不能仅依据血常规异常诊断癌症。
二、血化验在癌症诊断中的局限性
血化验结果异常不一定就是癌症,因为很多良性疾病也会引起相关血液指标变化。而且,有些癌症患者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能始终正常,例如约3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正常。另外,血化验不能明确肿瘤的具体部位、大小、形态等情况,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病理活检等其他检查手段才能确诊癌症。
三、不同人群血化验用于癌症相关检查的注意事项
1.一般人群:对于没有癌症相关症状的一般人群,可通过定期进行包含上述肿瘤标志物等血液指标的筛查,但要知道单一指标异常不能确诊癌症,需进一步完善其他检查。例如,40岁以上人群可考虑每年进行一次包括CEA、AFP、CA125、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血化验筛查,同时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和家族癌症史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
2.有癌症高危因素人群:如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肺癌高危因素)、有家族遗传癌症史(如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等,除了常规血化验筛查外,可能需要更密切监测相关肿瘤标志物。例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除了血化验检查相关肿瘤标志物外,还应定期进行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
3.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癌症相对少见,但如白血病等儿童常见癌症也可通过血化验发现血常规异常等情况。儿童血化验用于癌症相关检查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其血液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医生会结合儿童的症状、体征等综合判断。例如,儿童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严重异常,同时可能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需要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多种疾病可能同时存在,血化验指标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在进行癌症相关血化验时,要注意与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导致的指标变化相鉴别。比如老年人可能有慢性炎症,这可能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需要医生仔细分析。
总之,血化验是癌症筛查和辅助诊断的手段之一,但不能单独依靠血化验确诊癌症,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方法综合判断。



